《妇婴卫生》知识普及与传播效果分析(下)
《科普创作》 张会丽 杨海伟 2019-11-07 22:32
2 《妇婴卫生》刊载情况
《妇婴卫生》1941年11月15日创刊于上海,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刊物仅出版2期即停刊。停刊缘由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1卷3期复刊词就载有该刊物的停刊说明,它指出“一二八战争爆发后,一切出版界,都须受到敌伪的控制与检查,我们不愿让这神圣的刊物,沾上一点污秽的痕迹,所以仅仅出了二期,就毅然停止了”[7]。
1945年11月复刊,卷期续前,1945年1卷3期地点仍旧是新开路口戈登路293号,但该地点的单位由大德医院改为大德助产学校,编辑部名称由大德出版社编辑部改为《妇婴卫生》月刊社编辑部,停刊于1949年12月5卷12期,之后改刊名为《妇幼卫生》。由于1948年印刷纸张价格上涨数倍,《妇婴卫生》加入杂志业同业公会(筹备会),并成为中国科学期刊协会会员刊物,宣布上海杂志界76家杂志社的联合宣言,要求组织公会、请求配纸[8]。因此,在篇幅上,该刊物从4卷3期(1948年3月1日)起自行进行改变,省去了封面和目录,页数也由20页变为8页,定价则增加至一万两千元(之后每期定价逐年增加,至4卷8期增加至十五万元,后又经历了金圆和人民币时期)。
2.1 期刊定位:普及妇婴知识
杨元吉在《发刊词》中指出,虽有前十年科学的努力,但“因推行不易而未能普及,妇婴的死亡率仍在世界各国之上……灌输妇婴卫生及医学常识,亦正是促成本刊诞生的动机……愿读者将本刊物介绍于整千万人民的面前,普遍性地当做一般读物,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但它将不断地带给妇婴们有益的消息”[9]。1卷3期《复刊词》更强调《妇婴卫生》月刊的使命,“是灌输妇婴们的卫生常识与医学智识”,指出:“我国优良刊物,固然是星罗棋布,美不胜数,但是对于医学科学等之一般大众读物,却寥寥无几。当国家高唱‘提倡科学’的声调中,我们能突出一枝生力军,努力为妇婴们创造幸福委实是感到无上的光荣!”[7],杨元吉好友、著名内科教授夏慎初也曾发言赞许先从文字灌输妇婴知识的先见之明。
1941年11月,为祝贺《妇婴卫生》创刊,瞿绍衡以“大哉立言,德建道存,出类拔萃,版籍分门。社会喉舌,妇女之魂,婴孩之宝,月以为尊。刊光麟阁,创启龙园。始作本简,号曰纪元”为贺词,巧妙地将“大德出版社妇婴月刊创始号”嵌入藏头诗中。朱仰高则以“造福妇婴”作为题词。
各位作者也在文中积极响应该刊理念,杂志中随处可见对定位的介绍和实践。如1卷3期瞿绍衡《关于女子生殖器出血之病症》[10]中言:“我国女子,向以生殖器病为暗病,虽父母与丈夫,亦每秘而不告,隐忍其痛,默受其苦。愚昧若此。良可悲已。余研习妇人病垂三十年,所谓妇人病者,女子生殖器病也。原本刊创办之主旨。即半为宣传女子生殖器之解剖生理卫生及病理与疗法等之常识者也。”宋名通也在该期撰文[11]指出为即将要做母亲的女性讲述维他命K知识的理念。
2.2 主要涉及议题分析
起初,《妇婴卫生》并无明显的议题设置,更甚者,自1948年4卷3期至1949年5卷12期的目录也消失了。自1950年始,虽期刊名仍旧为《妇婴卫生》,但侧重点在于幼童,栏目设置也以宣传苏联妇幼知识为主。所以,这里的“议题”为笔者对1949年5卷12期之前所刊内容的分类,并非原刊主编或执行编辑所划分,对其常设的几类议题的讨论有助于理解《妇婴卫生》的刊载情况。
《妇婴卫生》刊文主要涉及议题篇数统计表
《妇婴卫生》主要介绍妇婴知识和卫生常识,由表2可知,婴幼儿知识97篇文章,占比20%;妇科知识87篇,占比18%;医学文学性质的文章共有70篇,占比14%;其他医学常识、医学知识、医学新闻、传染病知识、卫生常识、神经疾病和眼科类文章篇数则如上表所示。以下部分则分而述之。
该刊物占比最多的议题为婴幼儿知识,包括婴儿营养、卫生习惯、婴幼儿疾病、婴儿健康和育婴常识等,长时段的考察可知我国在40年代婴幼儿知识的流变。以婴儿的营养为例,1941年11月15日1卷1期,开篇即有两篇关于婴儿营养的文章,即宋名通的《母乳——婴儿天然的营养品》和瞿志宏的《哺乳问题的研讨》。宋文指出当时上海城市流行母亲因乳汁分泌不足或自身体质或有碍社交等原因而不自己哺乳婴儿的弊端,强调了母乳适合婴儿并能增强其免疫力,有助于培养母子感情。瞿文也同样指出了随着欧风东渐,各国代乳品纷纷倾销到中国,上海摩登的母亲便使用代乳品哺育幼儿,作者以乳汁医学层面的知识作为论据,指出“除因母亲有疾病或有职业而不能授乳者外,希望一般健康的母亲,能够提倡自己授乳,以资造成体格健康、品行优良的国民”[12]。1946年4月1日2卷4期,傅积仁作文《婴儿之营养》,以专业的视角全面对比分析了婴儿在人工营养、母乳营养后死亡率和体重等方面的情况,也同样指出母乳是婴儿获取营养的最佳选择。1947年1月1日3卷1期,余人凤的《婴儿的饮食问题》,同样将母乳列为首选,当然,作者也指出了无法母乳喂养的母亲可以选择牛乳和羊乳。1949年10月1日5卷10期,瑞芝撰文《怎样授乳?》则直接探讨母亲如何哺乳婴儿的问题,包括授乳前后应注意的健康卫生常识。从战时母亲不亲自哺乳婴儿的实际情况,到战后持续有关母乳和人工营养的讨论,再到新中国成立时的直接探讨授乳问题,可以看出《妇婴卫生》一直在提倡母乳喂养,传播科学的育婴常识,并且帮助为母者养成了母乳喂养的习惯。
妇科知识是该刊物仅次于婴幼儿知识的议题,包括产妇营养、妇科疾病、产科知识、妇科常识等。以妇科疾病为例,涵盖了从少女至老年妇女所常患有的疾病的介绍。瞿绍衡作为一名妇产科医师,在该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妇科疾病的文章,1945年12月1日1卷3期的《关于女子生殖器出血之病症》,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女子在少年期(14岁以前)、繁殖期(14~49岁)、老年期(49岁以后)的出血原因;1946年2月1日2卷2期和3月1日2卷3期《中央前置胎盘性葡萄状鬼胎之二例》则以具体的病例为引子,向读者介绍葡萄状鬼胎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沈子珏在1946年5月1日2卷5期中介绍了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的情况,指出虽然盘尼西林能根治这种传染性疾病,但为了婴儿的健康,需要政府、社会和婴儿父母共同努力以积极阻断和预防先天性梅毒。刘美华则在1948年10月1日4卷10期介绍了痛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妇科知识的闭塞使得女性身体遭受疾病的侵袭,而又羞于治疗,这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也仍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妇婴卫生》作为女性医疗方面的妇女读物也毅然担起了普及妇女知识的重任。
医学文学小品文则多为女性助产士撰写,内容通俗,多为以悲剧结尾的警醒性故事,另有育儿经验的分享,以故事和经验迎合女性读者的心理,这对于提倡科学生产和健康卫生具有深刻的影响。1941年11月15日1卷1期朱咏和的《早婚》,以早婚、收生婆的接生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早婚带来的危害,不接受西医产科知识而丧命的严重后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早婚以及旧式接生法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以及西式接生在当时仍受阻碍的情况,同时借这一悲剧性故事劝导产妇及家人选择西式接生。1941年12月15日1卷2期黄琛的《什么断送了珑珑》,则讲述了因父母喂食奶糕而使珑珑断送性命的故事,文中珑珑患了“奶粉营养障碍”的病,这一病症症状是婴儿因吃奶糕看似肥胖实则水肿,进而导致身体水分迅速消失,终因风寒诱发导致婴儿死亡,这是关于婴儿饮食人工喂养而导致死亡的例子,故事不仅在于宣传母乳喂养,也批判了这一时期上海城市女性为追求摩登而效法欧美的风潮。医学文学的擅长者还有索非先生,他的《育儿琐记》从1941年12月15日1卷2期至1946年3月1日2卷3期连续刊登了5记,以日记的形式写成,讲述产妇生产后坐月子期间的心理变化,即由听母亲话,到有些不想坐月子,再到听丈夫话坐月子的心路历程,可读性很强,以女性经验口述的形式拉近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
医学常识是关于家庭健康及卫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医学知识则大多为翻译欧美最新医学研究成果,也涉及与妇科相关的外科知识等内容;医学新闻则以短小精悍的特点介绍国内外最新医讯。医学常识议题可以缪培元的《急救和卫生》为例,这一话题从1947年3月1日3卷3期至1948年9月1日4卷9期共刊登了18篇,历时一年半,涵盖了急救前准备、初步急救、身体损伤急救、一切中毒病例的急救,虽然从4卷3期起篇幅由每期20页改为8页,但《急救和卫生》仍然继续刊出,可见编者选择这类知识的用心以及社会需要急救和卫生知识的迫切。医学知识则经历了由起初翻译欧美医学进展到后期翻译苏联医学的变化,《妇婴卫生》共有译文62篇,至1950年译自苏联的仅有1篇。1948年9月1日4卷9期,编辑更是在敬启者声明中指出:“敝社为适应社会需要,发行杨元吉医师主编之妇婴卫生月刊一种,内容侧重介绍欧美妇婴卫生知识,讨论妇婴一般问题,以革除旧式妇婴生活为职志。”[13]而早在1946年1月1日2卷1期就有一篇翻译自美国《健康总键》上的文章《睡眠》,介绍婴儿和成人睡眠的知识。大布也曾翻译过国外学者的文章《头痛毋自医》[14],该文对头痛的原因、分类、不同头痛的病人和头痛用药等进行了分析,指出病患不应自己盲目治疗;大布还译有“医讯”[15]等医学界短讯,以供国内知悉。佘文正译《婴儿衣服科学化的准备》[16],讲述如何科学化准备婴儿的衣服问题。从1949年11月1日5卷11期起,该刊物逐渐引入介绍苏联妇婴知识,如译自《苏联妇女》1949年第4号上的苏联贝斯坦教授的原著《如何帮助你们的入学的孩子》,1950年之后,将苏联的妇婴知识介绍作为了重点,如自1950年6卷1期起专门开设了“苏联介绍”栏目。医学新闻则涉及维他命、美国育婴医讯、预防知识等内容。
传染病知识、卫生常识、神经疾病和眼科等议题的设置也是该刊物的内容。疟疾、猩红热、瘟疫、鼠疫、天花、伤寒等传染病是这一时期介绍的重点,主编杨元吉更以3期(1946年12月1日2卷12期至1947年2月1日3卷2期)《介绍几位名家》为题,将常见的猩红热、麻疹、风疹、痘疮(即天花)、斑疹伤寒5类疾病进行了介绍。卫生常识、神经疾病和眼科则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需要注意的其他知识。
3 从读者与作者的互动看普及妇婴知识的效果
《妇婴卫生》自创刊号出版以来,大受读者欢迎,1卷2期的《编后话》记有:“自本刊创刊号出版以来,那订阅和索阅的来函恍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真使人出乎意料之外!足见社会上需要这类刊物的切迫。这种的热情,也使我们格外的兴奋!以后更当加倍的努力,以期毋负读者的期望!”[17]。因历史上《妇婴卫生》读者群庞杂而无法探寻,本节仅以该刊物读者信箱栏目的小儿科与妇产科中读者问与作者答为例,分析二者的互动,并以此管窥该刊物自创刊后的反响情况。
读者信箱栏目一般设为“儿科问答”与“妇科问答”两类,分别由各自领域的专家医师作答,编者们指出“信箱的责任是代读者们解答卫生上的疑问,指导读者们走上健康之路。本刊所聘的顾问,是各科的专家,定能指导读者们得到涣然冰释的解答。”[18]
“儿科问答”一直由小儿科专家宋名通(12期)主持,回答读者问题75个;“妇科问答”则起初由妇科专家顾乃大(2期)主持,回答读者问题8个,后在1卷3期时变更为妇产科专家朱家宜(2期)主答,回答读者问题13个,2卷5期又改换为章玉玲(8期)作答,回答读者问题48个。儿科与妇科问答共有来信读者122位,更有其中1人询问多达7个问题的情况。
儿科问答多为男性读者描述家中婴幼儿的症状,少数为母亲询问,主要关注的儿科疾病有小儿哺乳、麻疹、湿疹、新式接生法等问题。妇科问答则由1941年1卷1期至2期为女性对自身身体健康的疑问,主要咨询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不孕不育等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自1945年1卷3期起逐渐有男性来信咨询妇产科问题,如丈夫询问妻子病因、女儿替不信西医的母亲咨询的情况(1卷3期)。何靖英曾在读者信箱公开表示“敝人自得阅贵刊以来,于妇婴卫生一项,得益良多”,他还希望妇科专家们给予他如何使已怀孕二月的妻子避孕的方法(2卷5期)。由此可知,在这样一种以介绍女性科学知识为主的期刊上,作者和读者均有男性的存在,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人们对妇婴卫生知识的急迫需求。公开这些常见的儿科、妇科疾病症状和疗法,不仅给予来信者以解答,也为有相似症状的广大读者提供了参考。
由于这一栏目所询问的病症需严格分析来信读者所描述的症状,宋名通、顾乃大、朱家宜、章玉玲等在回答时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详细描述的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描述不清的则建议请医师诊断后确定病因再给予治疗。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尽回答有关问题,编辑们也据此适当调整每期刊出的内容,对读者所关注的问题进行集中篇幅的讨论。如针对小儿哺乳问题,就有《哺乳问题的研讨》《再谈婴儿哺乳问题》《哺乳新法》《怎样授乳?》等一系列的文章;针对妇科疾病问题,谢筠寿曾作文《谈谈妇女病》,系统介绍了白带、月经病(无月经、代偿月经和补充月经、月经困难症)、子宫癌(子宫癌、外阴部癌、乳癌、女子淋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另外,余天希的《新女性手册》则自1947年2月1日开始刊登,至1949年12月结束,共刊出24期,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妇女生产前后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新女性”为题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一时代女性具备知识的要求,具体内容详见表3。
余天希《新女性手册》在《妇婴卫生》上的刊载情况
因该刊物仅出刊两期,订阅者就“应接不暇”,至4卷时更远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台湾、香港、南洋、美国诸地,更有来自“小乡陋镇”的读者询问儿科脐带出血的问题,足以可见大众对获得妇婴知识的迫切,这122位读者不仅关注所描述症状的治疗方法,还对病因具有很大兴趣,宋名通等医师自然也回答了所患病因,这在无形中既普及了科学的妇婴卫生知识,也随着远销多地而扩大了读者信箱的影响力。
4 结论
杨元吉自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到妇婴卫生事业上,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他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勤勤恳恳,以其专业知识为女性治疗生育、育儿等方面的疾病,还主编了《妇婴卫生》向读者普及健康卫生常识,推广了新式接生法等妇婴知识。本文通过对该刊物创办的人才基础、主要涉及议题、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考察,总结出《妇婴卫生》作为一种整合妇婴卫生知识的、由医学工作者为主要作者群的刊物,以专业且通俗的语言,开创了这一领域对普及妇婴卫生健康常识的新路径,使普通大众逐渐养成了科学的卫生习惯。因《妇婴卫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以《妇幼卫生》的形式继续发行,所以该刊物也为新中国妇幼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读者基础和群众基础。
— — 完 — —
参考文献
[7] 杨元吉.复刊词[J].妇婴卫生,1945,1(3).
[8] 杂志业同业公会筹备会.上海杂志界联合宣言[J].妇婴卫生,1948,4(1):11.
[9] 杨元吉.发刊词[J].妇婴卫生,1941,1(1):2.
[10] 瞿绍衡.关于女子生殖器出血之病症[J].妇婴卫生,1945,1(3):1.
[11] 宋名通.维他命K——初生儿的维他命[J].妇婴卫生,1945,1(3):5.
[12] 瞿志宏.哺乳问题的研讨[J].妇婴卫生,1941,1(1):8.
[13]编辑部.敬启者声明[J].妇婴卫生,1948,4(9):2-3.
[14] RHFeldt,MD.头痛毋自医[J].大布,译.妇婴卫生,1946,2(3):1.
[15] 大布,译.医讯[N].1946,2(4):12.
[16] AdaBallin.婴儿衣服科学化的准备[J].佘文正,译.妇婴卫生,1946,2(3):8-9.
[17] 英.编后话[J].妇婴卫生,1941,1(2):31.
[18] 英.编后话[J].妇婴卫生,1941,1(1):16.
本文转载自《科普研究》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