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丝猴——一个灵慧的族群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于凤琴 2020-11-04 18:12
中国拥有全球最华丽的金丝猴家族: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怒江金丝猴以新物种引人关注,黔金丝猴以“世界独生子”令人疼惜,而滇金丝猴像人一样有笑肌、有红嘴唇,因“长得最像人”而惹人喜爱。相对而言,川金丝猴是更加名副其实的“金丝猴”——它们毛色金黄,在阳光下闪若金丝。它们智力高超,是一个异常灵慧的灵长类族群。
川金丝猴与大熊猫、朱鹮齐名,同为国宝,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分布在秦岭南北坡和武当山脉的神农架以及四川20多个县(市)的深山中。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约1500只川金丝猴,我来到周至探访、观察保护区内玉皇庙村川金丝猴分布点的西梁种群。
周至位于秦岭主梁北坡,虽属南北方分界线,但气候更显北方特性:秦岭南坡已是花团锦簇,周至保护区内仍是春寒料峭、残雪片片。也许是特殊的地理气候造就特殊的生灵,这里的川金丝猴似乎更具灵性。
周至玉皇庙 恬静和谐的川金丝猴家园
玉皇庙村位于周至县城南面的王家河乡辖区内。这是一个狭长的河谷地带,清澈的山泉汇成河流,沿村庄脚下流过。环颈雉、红腹锦鸡、雉鹑类等时常飞进村民们的果园里、菜地间、田野中,或觅食或嬉戏,或高调鸣叫、求偶炫舞。角鸮、横纹腹小鸮、纵纹腹小鸮、绿啄木鸟、黑啄木鸟等更是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在村民住宅的房梁上、顶棚处随意过夜,更让人奇怪的是啄木鸟竟然与猛禽相安无事,各得其所。
这些不由分说住进村民房子的外来者,竟然以另一种主人的身份自居,时常对真正的主人家烧饭时冒出的饮烟表示不满。它们会站进主人家堂屋中间的横梁上,有恃无恐地抗议。若是鸣叫抗议不起作用,它们会动用“生化武器”——自己腹中之物,来喷射主人家。每每这时,主人家也很照顾这些示威者的情绪,他们或是熄火停炊,或是调理炉灶,减少柴烟对它们的干扰或侵害。
川金丝猴生性顽皮,耍起花样来,往往让村民哭笑不得。它们有时会几十上百只结伴光顾农田,“帮助”村民收秋,将地里的萝卜一个一个地拔起,有的咬上一口,有的随手扔掉,一些猴子竟在萝卜上拉屎撒尿,疯狂打闹一通后,拍拍屁股,嬉笑离开。
遇到这种情况,村民往往是喜不得、怒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甚至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村民陈志国告诉我,这里有两个大的猴群:一个是东梁猴群,一个是西梁猴群。虽然都是同一亚种的川金丝猴,但它们的性格和品行不尽相同。他说:“东梁群的猴子仁义,从不祸害老百姓的庄稼,也不吃老百姓的萝卜。西梁群的猴子顽劣暴虐,经常下来害人。”说话时,陈志国一副漫不经心却也无可奈何的表情。在他心目中,祸害人是猴子的天性,人岂可与猴子一般见识?村民们大多持这个观点,这也透露出他们对川金丝猴的宽容与爱护。
听了陈志国这些话,我对眼前这位壮年男子突然心生敬意,觉得他们对猴子的态度,正是研究者所期望的。在当今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的条件下,人与野生动物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至关重要。
与陈志国的对话,让我改变了行程计划,此次观察川金丝猴期间的食宿,就在他家打扰了。
安顿好行李,在陈志国的指引下,我和同行的影友二马兵背上相机,扛起三角架,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双庙子保护站工作人员小李的陪同下,向西梁观猴点进发。
西梁观猴点位于玉皇庙村两山夹一坪的坡地上,坪的正面脚下,是清澈见底的溪水,两岸是各种阔叶林、杂灌木、花草组成的错落有致的植被。坪上长满了各种花草,盛开的蒲公英如黄金铺地。此时川金丝猴的家园,蓬蓬勃勃,春意盎然。
我们到达时,大多数川金丝猴正在午休。在这里做观察研究的西北大学学生正在认真地作记录。
大家轻轻坐定后,话题自然是那些还在睡觉的川金丝猴。晓杰轻声告诉我:“眼前正观察的这个群,有380多只个体,70多只婴猴。现在婴猴出生已近尾声,有些生育早的,或是今年没有生育的,有的已经显露出新的生理反应,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即将来临。”
听罢晓杰的介绍,顺着她的手势望去,眼前一棵高大的树上,睡着一树川金丝猴,它们有的两两相拥,有的单独坐卧,也有的几只挤在一起头背相依,似乎正做着酣梦。
“一个家庭会有这么多只猴子吗?”晓杰告诉我说,“周至这个地方的猴子数量比较多,投食时,猴子的家庭界限没有那么严格,也有两家或是几家一树的。”
这在滇金丝猴中是不可能的,它们的家域界限非常明显且严格,侵犯了别人的领域,是要被教训或是挨打的。听了晓杰的话,我很诧异,当然也激起我对川金丝猴更大的兴趣。
正要往前走,两只看似年轻的雄性猴子紧紧抱在一起,再仔细看,的确是两只雄性。雄性也会公然相拥?再往其他地方瞧瞧,有许多的猴子正成双成对地相拥而眠。这些相拥而眠的猴子真是太奇怪了。
毛色鲜艳,周至猴群更符合“金丝猴”标准
生活在周至的川金丝猴,和其他地区的川金丝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第一眼看到周至川金丝猴时,首先发现这里的川金丝猴体型比较小,但毛发异常鲜艳夺目。
此前,我也曾经多次观赏过川金丝猴。无论是栖息在神农架的川金丝猴,还是生活在四川的川金丝猴,它们的体型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湖北神农架和四川省内多地的成年雄性川金丝猴,与周至的成年雄性川金丝猴相比,有种“大一号”的感觉。雌猴也一样,周至保护区内的雌性川金丝猴也显得更玲珑娇小。
虽然周至的川金丝猴较其他地区川金丝猴的体型小一些,这里的川金丝猴的特点却非常突出,毛色鲜艳是它们外表上最显著的特点。
神农架的川金丝猴,背部毛色呈黑色,只有毛发的发梢才呈金黄色。周至的川金丝猴无论雄雌都是金发披身,在阳光照射下,如金丝闪烁,十分惊艳。若是大雄猴再迎着朝阳,逆光而动,或甩头理毛,或抖动脊背,毛发张扬迎风飞舞,异常飘逸。按照金丝猴字面的定义,周至保护区的川金丝猴显然更加符合标准。
老夫少妻的柔情蜜意
玉皇庙村的“猴哥哥”(西北大学同学们对护林员的昵称)们都争相向我们介绍这里的川金丝猴。哪只猴子和哪只猴子是兄弟,哪一家中共侍一夫的两只雌猴是母女,哪一家的雌猴是姐妹或是表姐妹。全雄家庭中,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父亲……
第二天,“猴哥哥”周师傅带我去看一对老夫妻。周师傅说:“说它们是老夫妻也不确切,应该是老夫少妻。但这对老夫少妻非常有意思,可以用‘感情深厚’来形容吧,它们每天都要避开其他猴子,单独相处几个小时,相互理毛,分享食物等等,真是和别的家庭不一样。”
在一大群正在进食的猴子中,我见到了这对周师傅口中的老夫少妻。“猴哥哥”说它们没有名字,我就暂且为它们取了名字,雄性为“阿诺”,雌性为“阿丹”。
按照“猴哥哥”的说法,“阿诺”与“阿丹”应该是一对情深意重的夫妻。在拍摄与观察中,我发现,“阿诺”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阿丹”独处。独处期间,它们还相互抚慰,理毛捉虱,亲密无间,缠绵缱绻。
这对猴子为何这么情深意重呢?“猴哥哥”讲了一段往事。
“阿丹”的母亲原是“阿诺”的妻子。“阿丹”的母亲“嫁”给“阿诺”时,“阿丹”只有两岁多,它是被母亲带到“阿诺”家里来的。当时,“阿诺”家中有5只雌猴,“阿丹”是后来的,按照川金丝猴的习性,雌猴间的地位也是有区别的,多数先来为大,因为它和主雄相处的时间比较长,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得比较早。因此,“阿丹”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并不高。但“阿丹”的母亲比较厚道,也比较勤劳,除了侍候好主雄外,还时常为其他雌猴理毛,照顾婴猴,交流感情,终于,“阿丹”母亲赢得了家庭中其他雌猴的信任与爱戴。
后来,“阿丹”到了生育年龄,就顺理成章地“嫁给继父”,成了“阿诺”家最年轻的雌猴。按理,这时最得宠的应该是“阿丹”的母亲,但“阿丹”母亲十分低调,并没有争宠,而是全力辅佐女儿,很快,女儿“阿丹”成了“阿诺”身边最贴心的雌猴。不到一年,“阿丹”给“阿诺”生下一个胖儿子,“阿诺”更加喜欢“阿丹”,并将它宠上了天,平时睡觉时,总是挨着“阿丹”入睡,寻找食物时,也总将“阿丹”带在身边,还时常和“阿丹”一起带婴猴玩耍。按照川金丝猴的习俗,这时的“阿丹”俨然成了“阿诺”的妻子。
后来,“阿丹”的母亲因年事已高,也许不愿意拖累丈夫和女儿,不知去了哪里(推测或自然死亡或被天敌吃掉)。“阿诺”就把对母女俩的爱集中在“阿丹”的身上。
听了“猴哥哥”所讲的故事,我有意对“阿诺”家庭进行跟踪拍摄,拍到了一连串的感人画面。
2018年10月16日,12时1分3秒,主雄“阿诺”离开猴群,暂别家庭中的其他雌猴及儿女。它四处张望后,不紧不慢地独自来到一丛由多条藤自然形成的“猴床”上,先选好栖身的位置,然后发出呼唤信号。
12时2分14秒,雌猴“阿丹”似乎发现“阿诺”在呼唤自己,将怀中的婴猴托付给家庭中其他雌猴照料,快步来到雄猴“阿诺”所在的位置——“猴床”上。见面后,夫妻俩有如久别重逢,先是相互拥抱,然后“阿丹”顺势趴在树藤上,“阿诺”开始为它理毛(通常情况是雌猴为雄猴理毛,雄猴为雌猴理毛不多见)。
12时5分16秒,“阿丹”起身坐在“阿诺”的身旁,一直用深情的目光望着雄猴“阿诺”,像是表达感激之情。“阿诺”也投以柔和的目光,夫妻对望了足足有20分钟,相互间均无旁顾。就在它们深情凝视对方的时候,猴群中发生了争斗,这时“阿诺”起身离开,似乎是去处理争斗事宜。
“阿诺”离开“猴床”后,“阿丹”略显不安,它一直环顾着四方,不时流露出一丝焦虑与惊恐,但仍然在“猴床”上等待,久久不肯离去。
13时23分,苦苦等待的“阿丹”发现“阿诺”来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它便纵身跳下“猴床”。它们又在这块长满青苔的巨石上相聚。按着它们的礼数,相互间拥抱后,“阿丹”率先为“阿诺”理毛,这次“阿丹”为“阿诺”理毛,细致而周到,头部、四肢、躯干及屁股等各个部位都进行了清理。
也许是离开的时间太长了,“阿丹”在“阿诺”的带领下回到家庭另几只雌猴与幼猴们的身边。帮助“阿丹”照顾婴猴的雌猴立即拥上,热烈地与“阿丹”拥抱,幼猴们也纷纷上来拥抱“阿丹”,向它示好。
“豁嘴皇后”,老母亲深谋远虑成就“做猴的尊严”
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玉皇庙川金丝猴种群,有一只最不起眼的雌猴,它毛色不够靓丽,身材也不够匀称,四肢还略显短小,并且嘴唇上还有严重的伤疤。就是这样一只普通得放在猴群中很难发现的雌猴,却成了一家中的女主人——主雌,并被人们称为“豁嘴皇后”。
“豁嘴皇后”有什么来历?嘴是怎么豁的?又是怎么当上“皇后”的?这一切,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据当地护林员介绍,“豁嘴皇后”大约出生在2008年,今年约10岁。“豁嘴皇后”在两岁多的时候,猴群里发生了一场夺偶大战。还属幼猴期的“豁嘴皇后”在这场混战中,被咬伤了上下嘴唇和鼻梁处,“豁嘴皇后”的父亲也在这场混战中毙命。当时,“ 豁嘴皇后” 已经奄奄一息,它的母亲伤心欲绝,抱着它离开了猴群。
“豁嘴皇后”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顽强地活了下来,身体慢慢地开始复原,逐渐有了幼猴特有的活泼与顽皮。也许是为了女儿的成长,“豁嘴皇后”的母亲开始接触全雄家庭中一只年轻的小雄猴——“春风”。
“春风”大约出生于2006年,在全雄家庭的50多个单身汉中,身体条件及长相都算不上出类拔萃。“春风”最大的特点是比较聪明,行动敏捷,虽然年纪轻轻,但处事泰然,勤奋有礼。也许,“豁嘴皇后”的母亲正是看上了这一点,它不仅将自己托付给了“春风”,而且为女儿的未来深谋远虑。按照川金丝猴的习俗,“女随母嫁”,女儿将有一个可靠的夫君。
小雄猴“春风”见有雌猴主动向自己示爱,立即应允。也许是“豁嘴皇后”母女俩女残母弱,没有引起族群的注意,更没其他雄猴前来干预与挑战。就这样,没费吹灰之力,“春风”便与“豁嘴皇后”结为“秦晋之好”,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川金丝猴部落没有猴王,是一种以家庭为单元的群居式社会结构。群里的当家人由社会地位高的家庭中的成员担任。“豁嘴皇后”虽然与小雄猴“春风”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它们家庭在猴群中无疑是地位最低的。
马有马路,车有车路,猴子自有猴路。川金丝猴的伦理规则是十分严格的,地位低的家庭是不准进入猴群核心地带的,特别是觅食、夜晚栖息、睡眠等,均不可进入猴群的中间,也不可栖息最好栖的大树。地位低的家庭只能生活在大群的边缘地带,且担任着站岗放哨的职责,若遇外来入侵者(除猛禽猛兽外,包括外群同类),要率先发出“警报”,让那些安心入眠者及时避险。“豁嘴皇后”一家自然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也许是“猴责”使然,“豁嘴皇后”的母亲不愧是一个伟大母亲,且是一个恪尽职守的责任者。每每在大家进食时,它都要带领着幼年时的“豁嘴皇后”及小丈夫“春风”守护大家的安全。这时,“豁嘴皇后”的母亲总是爬上最高的那棵树的树尖,眺望着四周及天空,腾出女儿和丈夫的时间,让它们安全进食。由于受到很好的照顾,又有爱情与亲情的滋润,很快,“豁嘴皇后”和“春风”的体貌上都有显著的变化。
首先是“春风”的身材变得魁梧高大,毛色鲜亮,而且,雄性特征也异常明显。然后是“豁嘴皇后的雌性特征也充分显现,并有了雌猴特有的求偶邀配(川金丝猴的交配为雌性主动邀请雄性完成)行为。这一切,都被“豁嘴皇后”的母亲看在眼里,自然会起到顺水推舟或是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快,“豁嘴皇后”随着母亲嫁给了“春风”。
“豁嘴皇后”与“春风”正式婚配后,第二年便生下它的第一个女儿——“春心”。“春心”到来,年迈的母亲也不再生育,心甘情愿“退居二线”,给“春心”当起了保姆。“春风”也似乎理解第一任妻子的良苦用心,对“豁嘴皇后”情深义重,宠爱有加。后来,进入耄耋之年的“豁嘴皇后”母亲,在女儿与丈夫的关爱之中安度晚年,直至寿终正寝。
母亲离世后,“豁嘴皇后”一改从前的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在它的带领下,一家三口开始尝试进入猴群的中心地带。最开始,“豁嘴皇后”有些小心翼翼。刚进入族群中,有的雌猴不太接受“豁嘴皇后”,龇牙警告。“豁嘴皇后”知道自家力量单薄,目前还不是其他猴群的对手,只好低下头,做五体投地姿势,然后,主动拥抱别家的雌猴和婴猴。表明善意后,“豁嘴皇后”再回到丈夫“春风”身边,先是拥抱,再为其理毛,然后带着自己的幼猴,与“春风”并肩前行。
有一天,“豁嘴皇后”试探着爬上一株又粗又高且非常好栖的大树。那株大树通常是猴群中地位最高的家庭经常栖息的地方。平时,只要是地位高的家庭成员在此栖息,别的家庭都必须避让。也许,这一天高地位家庭成员忙着采食,还没有到来。“豁嘴皇后”便捷足先登。它不仅自己上了这棵树,还把丈夫“春风”也唤上树来,一边警惕地望着四周,一边心不在焉地为“春风”理毛。
就在“春风”享受“豁嘴皇后”的服务时,树下传来一个刺耳的警告声音,原来,树的原主人“秋风”回来了。川金丝猴社会是个礼仪社会,彼此间的制度严格且守土有责。“春风”起身做好跳跃准备,给“秋风”腾地儿。
“秋风”是这个猴群中地位最高的家庭主雄,拥有一“妻”六“妾”十三个子女,并有3个女儿即将步入成年,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秋风”不仅管家有才、教子有方,还是整个族群的精神领袖。虽然,近来“秋风”进入家长生涯的倒计时(一只雄猴在同一家庭任家长时间不超过5年),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从前,但在群中仍有发号施令的威望,其地位目前还无可能取代。
眼瞅着过去一直生活在边缘地带不显山不露水的“春风”胆敢进入自己的领地,“秋风”气得七窍生烟。没等“春风”下树,“秋风”便窜上树来,对着“春风”就是狠狠一掌。
“秋风”这一掌下去,彻底激怒了“豁嘴皇后”,也激发了“春风”的斗志。见自己的丈夫被打,“豁嘴皇后”一下冲了上去,对着“秋风”又是抓又是咬。“豁嘴皇后”毕竟是“女流之辈”,堂堂的猴群首领被一只雌猴撕咬,这不仅是受伤,更是受辱。“秋风”立即实施反扑,对着“豁嘴皇后”便用掌掴。见妻子被打,“春风”便不再忍受,掉转头来,咆哮着还以铁拳,并张开大口,獠牙锯齿一并成为利器,奋力撕咬“秋风”。
这些年,“秋风”一直过着妻妾成群、养尊处优的日子,由于家庭成员数量多,群中谁也不敢对其有半点不敬。今天,“豁嘴皇后”和“春风”夫妇的胆大妄为,着实是“秋风”不曾料到的,也就缺乏思想上的准备。就这样,未战上几个回合,“秋风”虽有招架之功,却没了还手之力。
父爱如山,雄猴为保护婴猴舍身拼命
在动物界,无论是灵长类还是其他兽类抑或是鸟类,哺育、抚养后代多由雌性承担,这种特性在灵长类动物中显得更为突出。黑叶猴的婴猴从出生到亚成体,几乎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滇金丝猴也是如此,从母体内的脐带相连,到断脐后的胸背相依,很少见到父亲关爱婴猴的行为。在湖北神农架和四川做川金丝猴观察时,我发现,父亲直接携带、背负、教导婴猴的情况只是偶有发生,的确不多见。但周至的川金丝猴却是常见父亲背着婴猴行走,特别是遇到危险或有外群侵入的时刻,经常是家庭中的雄性冲锋在前,护妻庇子,一副舍我其谁、大义凛然的气度。
2018年春秋两季,我在周至做观察时,曾两次拍摄到雄性川金丝猴保护婴、幼猴的感人画面。
5月9日11时许,一群在猴群边上窥测已久、觊觎主雄之位的外群雄性川金丝猴突然造访,此猴群中雌猴各自抱起自己的孩子,四处躲避。在草坪上,有一只婴猴忽然“嘤、嘤”地大声哭唤起来,原来它的妈妈没在身边。这时,从树上箭一般飞跃过来一只雄猴,它不顾被外群雄猴打伤或被抢妻夺子之险,用身体护住婴猴,并向来犯者龇牙警告。也许是外群雄猴被这位父亲的爱子之心所感动,竟然自熄硝烟,鸣金息战。小婴猴也在父亲的庇护下安然无恙。
10月17日11时53分许,川金丝猴猴群中一只雄猴正在为失去母亲的幼猴理毛捉虱,突然,一头黄牛闯入川金丝猴的领地。这个不速之客立即引起猴群的骚动,警觉与惶恐同时出现。这只正在为幼子理毛的大雄猴立即转身发出警告,幼猴也随即将头埋在父亲的胸前躲避。黄牛见状也只好退避三舍,为子理毛的父亲不断安抚幼子,并紧紧将它抱在怀中。
边撒娇边哭 小婴猴得到更多关爱
在川金丝猴族群中,婴猴是大家共同爱护的对象。母亲在抚育婴猴时,除了为其喂奶,日常行走,总是把婴猴抱在怀中或背在背上,还要为其理毛捉虱,非常辛苦。母性的本能就奠定了其成为伟大母亲的基础,哺育及抚养期间,无论婴猴如何调皮顽劣,母亲都无条件迁就。有的婴猴闹得母亲实在烦了,母亲也只是瞪大眼睛张着嘴深情望着婴猴,似乎在问:“你到底要怎么样呢?”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川金丝猴个体比较小,刚刚出生的川金丝猴婴猴个体相对也比较小,一般重400~500克。通身毛色黑灰,大大的眼睛,细细的尾巴,高高的颧骨,尖尖的下颏,真的说不上漂亮,更无法与金发披身的川金丝猴成年个体相提并论。如果不是看到它的父母在身旁,还以为这是一个什么“鼠辈”呢。
别看小婴猴的个体小,体貌也不算好看,它们的智商却不低,而且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用什么样的方法更能让母亲给予自己更多的爱。
婴猴“灰灰”是母亲“阿靓”与父亲“阿黄”的孩子,它出生时是3月中旬,正值春天。3月的周至,乍暖还寒,万物刚刚复苏,到了夜晚,春寒袭来,“灰灰”自会发出“嘤、嘤”的叫声。“阿黄”和“阿靓”便相对而坐,将孩子贴在它们的胸前,让它享受父母的慈爱和体温。即便是白天,“灰灰”也时常在母亲的怀里哭泣,听到它的哭泣声,父亲“阿黄”也会跑过来,和它的母亲一起安抚它,直到它安静下来再离开。
“灰灰”还有一个拿手本事,就是撒娇,且一边撒娇一边哭。5月9日上午,母亲“阿靓”到树上摘采树叶进食,将两个月大的“灰灰”放在树下的草坪上。草坪上有许多和“灰灰”同龄的小朋友们在玩耍,其间,也有小朋友来找“灰灰”玩,它也偶尔与小朋友们互动一下。大约过了一刻钟后,猴群开始慢慢向草坪的东面移动,许多小婴猴也跟着大部队缓慢前行。“灰灰”依然坐在草坪上,先是“嘤、嘤”地叫,后是大声地哭,就是一动不动。虽然“阿靓”上树采食,“灰灰”却时刻都在它的视线中。看到草坪上只剩下“灰灰”自己了,“阿靓”下了树来抱它,见妈妈来抱,它的哭声更大了,先是扭过身去,不要妈妈抱,妈妈强行抱起后,它又挣扎着下地。“阿靓”见此,抱起孩子,又是亲,又是哄,“灰灰”这才止住哭声,抓住妈妈的体毛,随妈妈而去。
断奶,对幼猴和雌猴 都是痛苦的过程
川金丝猴的婴猴期一般为6~9个月,9个月后,体毛渐长,开始由灰变白,这时期的川金丝猴被称为幼猴,幼猴也仍以食乳为主,有时可在妈妈的指导下,添加一些嫩叶或是芽苞,有时也自行寻找一些小昆虫为食。川金丝猴的雌猴多为隔年胎,因此哺育期也多在一年以上。但也有个别雌猴产仔间隔为两年或三年的,只要母亲没有再产下弟弟或妹妹,幼猴就会不断追着母亲吃奶。有的个体都和母亲差不多大了,还要吃奶。
为了更好地孕育下一胎,雌猴一般在怀孕后便给幼猴断奶。给幼猴断奶,对母亲来说,是非常纠结也非常艰辛的,对幼猴来说也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猴子不比人。人如果给婴儿断奶,一是可以几天内不让孩子见母亲的面,二是还有牛奶及其他和奶相近的食物替代。猴子没有这样的条件,幼猴不吃奶就必须和成年猴子一样,吃大自然里的食物。幼猴的喉咙和口腔都还比较薄嫩,刚开始咀嚼那些又粗又硬的食物,有诸多不适应。尽管如此,每个猴子又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适应,这是生存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个别幼猴实在顽皮,会用各种手段耍心机,要奶吃。有些川金丝猴母亲实在缠不过孩子,又舍不得用暴力手段,只好任凭这些馋嘴的“小无赖”时不时地吃上几口。
10月下旬,我们在观察现场看到,一只和母亲个体差不多大的幼猴追着母亲吃奶,母亲不断地转身不给幼猴吃,这只幼猴便上蹿下跳,又哭又闹。一会儿跳到母亲的肩膀上,一会儿用双手拍地,一会儿又将双手握成拳头,击打母亲的后背,还一边击打一边哼。这时,母亲回头用慈祥大于严厉的目光瞅着幼猴,幼猴一下抓住时机,钻进母亲的怀里,叼住乳头,拼命地吸吮起来。母亲似乎叹了口气,一脸的无奈。
偷奶吃,幼猴照顾弟弟妹妹的“小心思”
川金丝猴幼猴的相貌比起婴猴来漂亮很多。首先,它们的毛发开始长长,颜色也由灰变白。眼神不再是飘忽不定,而是清澈动人,再加上一副萌萌的脸庞、鲜红的手指和脚趾。幼猴的行动虽然还不够敏捷,有时动作还有些笨笨的,却是非常可爱。虽然觉得这些幼猴无论是爬树还是采食的动作都还不够灵敏,但若是论起挖空心思地偷吃弟弟妹妹的奶,可就机灵多了。
有的幼猴断奶极其难,直到弟弟或妹妹出生,也无法断掉。弟弟妹妹刚出生时,这个当哥哥或姐姐的幼猴守在母亲和新生婴猴的旁边,非常喜爱地抚摸着婴猴,看着母亲为新生儿喂奶。但过不了几个小时,它们便耐不住奶香的诱惑,会见缝插针地跑上去吸上几口。这时,母亲会当即制止,有时会严厉地呵斥。但这些幼猴总会讨母亲的欢心,最拿手的办法便是给母亲理毛,或是抚摸母亲的头部和脸部,有时还会亲吻母亲。在现场,我们多次观察、拍摄到幼猴亲吻母亲的画面。
2018年5月初,在作川金丝猴行为观察时,我们发现有一个母亲带着一婴猴和一幼猴,幼猴一直帮着母亲照顾婴猴,哄着婴猴玩,为婴猴理毛,母亲则在山坡的草地上采食。就在婴猴离开母亲自己玩耍时,幼猴突然钻进母亲的怀中,一口含住母亲的乳头,使劲地吸吮。虽然母亲又推又搡,但幼猴就是咬住乳头不放,母亲也只好作罢,任其饱餐一顿。
雌性川金丝猴,比雄性更英勇刚烈
无论是灵长类还是其他动物,雌性总是以温柔委婉著称,而雄性自然以彪悍无畏立身。但是周至的川金丝猴群中,雌性川金丝猴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英勇与无畏,它们这种柔中之刚更显锋芒。
2018年10月19日10时许,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普照,秋高气爽。猴群与往日一样,在一片森林下面的草地上采食。猴群中一只名叫“黑脸”的大雄猴,不知何故,突然打了一只约3个月大的婴猴一巴掌。这一巴掌下去,引起该婴猴母亲的强烈不满。也许是母性使然,这只雌猴在极度愤怒之中,施以强烈地报复。它不顾个体及力气上的差异,上前就对雄猴“黑脸”进行掌掴。其他雌猴见状也一拥而上,暴打“黑脸”。
雌猴们的暴打与厮咬,引起全猴群的愤怒,接下来整个猴群蜂拥而动,几乎是全体雄猴紧急集合并像听到了冲锋号角一般,将“黑脸”拖至谷底,进行约5分钟轮番暴打后将其压在多个雄猴的身下。瞬间,“黑脸”被打得面目全非,身体多处受伤。在之后的很多天中,它都一直处于崩溃状态。尽管后来也有个别雌猴前来关怀抚慰,但“黑脸”却很长时间缓不过神来。
从这些观察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婴猴是整个猴群爱护的对象。川金丝猴虽然不像滇金丝猴那样领域界限极为鲜明,但川金丝猴家庭之间也是有界限的。在午睡和夜间休息的时候,它们大多是一家人在一棵树上或是大的石块上或是山坡上围在一起睡觉。这期间,别个家庭成员也都是固守在自己的领地上,不去干扰别的家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婴猴,无论何时何地,它可以随时到各个家庭中去找“同龄人”玩耍。其他家庭中的成员,都会像对待自己家中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些“小客人”。无论这些小客人怎么在别个父母亲身上“蹬鼻子上脸”,这些睡意正浓的父母亲也不会表现出不耐烦或是任何小动作。特别是那些非亲生的猴爸爸们,还会对这些婴猴不时地加以保护,守在它们的附近,防止它们玩耍中出现意外。
“单身汉”家庭,成员各有“小九九”但和睦快乐
川金丝猴是以家庭为单元而群居的社会部落。家庭单元,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中由夫妻、子女构成的独立的小群体。
在川金丝猴社会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单元群体,那就是“单身汉”家庭,也称为“全雄”一族。
川金丝猴家庭中的雌性多是血亲成员。成年雄性和它的妻妾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在家庭中主雄是唯一的成年雄性,也被称为“家长”,这似乎意味着,川金丝猴家庭为父系社会。但川金丝猴家庭伦理上又遵循“母系社会”的习俗。雄性任家长的时间一般不过3~5年,当家庭成员中的未成年雄性个体长到性成熟时,就会被主雄驱离本家庭,作为父亲的主雄也一样,当它的生物学女儿长到性成熟、出现性诱惑时,它作为主雄也该退位了。
川金丝猴不愧为灵长类动物,它们在进化中,在自己的繁育对策中,自己“制定”了避免近亲繁殖的机制。雄性婴猴个体一般到了3岁后,它的母亲及现任“家长”会将小雄猴驱离家庭。这样,在整个猴群中就出现了多个“单身汉”。这些“单身汉”有的是雄性幼猴,有在这个特殊群体经过一段时间成长的雄性成年猴及壮年猴,也有从“家长”位置上卸任的老年个体,当然还有终身未能婚配的“光棍儿”。这些情况各异的雄性个体,组织成一个特殊的单元,我们为其取名为“全雄”家庭。
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里,大家都是各取所需,同时也是各怀心事,每只个体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年幼的,渴望在群中学到技能与经验,不断成长;年轻的,密切关注其他家庭中的风吹草动,时刻觊觎着“家长”之位;年老的,希望不断有新的成员补充,陪伴自己安度余生,不至于在孤独中离世。
“全雄”家庭的雄性个体需求各异,目的不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自然各不相同。因此,“全雄”一族中发生“战争”的几率高于其他一般家庭。这种“战争”在一些灵长类,如滇金丝猴的“全雄”一族,表现得尤其强烈。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全雄”一族似乎有些另类,在我们多日的观察中,很少见到打架、纷争。雄性间彼此相处和睦,平时举手投足也拘泥于礼节,大家不仅相安无事,生活得似乎还非常快乐。即便主雄(“家长”)及其家庭成员对“全雄”成员施展碾压之威,“全雄”成员表现出来的也是逆来顺受,且能调适心情,自行化解。这是不是周至川金丝猴“全雄”一族的普遍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在其他地区,还未发现类似情形。
拥抱,周至川金丝猴最动人的风景
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川金丝猴的行为,我发现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个猴群的每只个体都喜欢“拥抱”,这可是人类经常使用的行为。
两只雌性个体,或因采食过界,或因婴猴顽皮恼怒,或因自己某个不当行为,引起对方不满,争吵时有发生。但即使争吵再凶再厉害,雌性之间通常也是“君子”之约,“动口不动手”。当然,彼此间的争吵有时也会不断升级,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时,经常发现总有一方立即妥协,首先低头并紧紧抱住对方,另一方也“借坡下驴”,还对方一个贴面礼,且交颈互拥,由此,前面的纷争怨恨一扫而过,大家重归于好,冰释前嫌。
拥抱在雄性个体身上也极为明显,这大多发生在“全雄”家庭的单身汉一族中。按伦理,雄性个体多是互为“情敌”,互生戒备。可在观察中发现,这里的“全雄”成员也时常相互拥抱,“抱团取暖”。当然,这也不失为抵御自然低温气候的有效方式。然而,雄性毕竟是雄性,在婚姻状态下,任何动物的雄性间都具有排他性。因此,迄今为止,还未观察到“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拥抱行为。
拥抱,在幼猴身上使用更加明显和频繁。它们在久别重逢时拥抱,刚转身再相视时拥抱,发生不愉快相互致歉时拥抱,心情大爽兴奋庆祝时拥抱,一方心情郁闷一方劝慰排解时拥抱,雨雪天气时拥抱,晒太阳时拥抱,天气寒冷相互取暖时拥抱,气温高互相遮阴时拥抱,睡觉时相拥而眠,睡醒时还相拥小憩……总之,拥抱无处不在,拥抱无所不能。有的幼年猴经常几个小时抱在一起。
拥抱是周至川金丝猴群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猴群中一道最温暖动人的风景线。
此文发表于《旅游纵览》201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