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会持续关注有改编潜力的科幻小说,制作科幻影视作品要尊重科学逻辑

《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会持续关注有改编潜力的科幻小说,制作科幻影视作品要尊重科学逻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龚格尔 2019-11-03 12:54

 


龚格尔在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暨科幻作品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特别荣幸代表郭帆老师参加本次会议。

做科幻电影在我们看来,最大的乐趣和能起到最大的作用是持续保证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和普通民众对科幻类型感兴趣,持续保持科幻的热度,持续吸引资本的介入,这是我们影视制作方最大的强项。

但是作为科幻读者,我深深知道: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吸引消费者的点不完全一样。我们看了很多科幻小说,也试图去寻找改编的契机,但是真正被吸引到的是作者的某种情绪或想象力的构建,作品剧情的高光点并不适合影视化。

我记得跟别人推荐《流浪地球》电影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基于刘慈欣老师小说改编的作品。太阳即将毁灭,我们在地球上安装一万个巨型的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这只是一个设定,《流浪地球》小说讲的并不是这一点,实际讲的是关于社会深刻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但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那个设定是唯一一个我们能够感知、表达的东西。

因此,影视跟文学的相结合,其实门槛还是不低的。我们要做的一是持续关注最新的科幻小说,以及经典科幻小说改编的潜力;同时跟各个科幻奖项主办方和平台合作,帮助我们寻找这样的资源。

另一方面,希望成立我们自己专门的科幻影视奖项,跟科幻研究基地建立专业化的、针对项目点对点的合作。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大量的阅读和推介工作,会出现人力问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接下来可以慢慢谈。

同时,我们在影视创作的时候也会面临一些责任感的问题。比如刚才在报告里也提到,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科幻热潮和气功热潮混杂在一起的时期,最后科幻走向低潮。

而现在,正如刘慈欣老师所说,科幻正接近黄金期起点。影视作品也要注意不能随意乱来,如果过多把跟科学想象力无关的东西附着在科幻载体上,会对科幻造成伤害。比如网上很流行的调侃: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这些不是科幻,是拿科幻来背锅。这是科幻创作者要非常小心的问题。我们影视制作方希望保持科幻想象力的充分延伸,同时要尊重基础科学逻辑思维,这是自己要自律的东西。

最后希望能够跟各位老师多学习,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向我们推荐适合改编成电影的项目。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 薛钦文整理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