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理论】美国科幻创作交流活动概况(下)

【理论】美国科幻创作交流活动概况(下)

科普创作 杨琼 2017-10-27 15:29

点击阅读美国科幻创作交流活动概况(上)

美国科普创作教育、奖项、出版概况

2016年2月11—15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在华盛顿特区召开。这一年会影响较大,范围广泛,参与的不但有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和记者,也有负责政策制定的政府机构人员,议题广泛。其中的亮点之一是活跃在会议上的作者和记者——有成熟的作者,也有刚起步的作者。他们在会议上了解和探究最新科技,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话,为写出内容丰富、准确、前沿的作品打下基础。

此类培育和磨炼科学作家的活动在美国并不少见——对科普作家和科学记者的培育正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学校都开设各种科学写作课,有的课程细化到以学科为主题,比如医学、环境或物理相关学科等。有的学校设有科学传播专业。以学生、自由职业者为主的对科学写作有兴趣的群体在美国科技界、教育界、科普界和新闻界都较为活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种有机发展的背后是一些关键机构的推动,比如全美科学作家协会。这一协会致力于为科普作家和科学记者以及有兴趣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服务。比如,该学会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派出10名“旅行学者”——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对科学写作有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但获得资助参与科技界最高规格的年会,并且还被与业内资深的编辑、记者一一配对,在选题、采访、写作、发表、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获得专业的建议。他们在会议期间的科普和报道作品都获得了发表的渠道。此外,该协会还邀请了包括《科学》《自然》以及《科学美国人》在内的著名科学和科普期刊到场招收实习生,给有志于科学传播的学生以实际接触工作的机会。

美国的传统科普或科学传播奖项有几十个,多由科学专业学会评定和颁发,涵盖不同的内容、媒介形式、传播对象等,呈现了授奖对象的多元化和媒介使用的时代性。以下仅举几例。

2016年卡尔·萨根公众理解科学奖的得主是巴萨姆·沙卡西里(Bassam Shakhashiri)博士,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教授。这一奖项每年由美国科学团体主席协会颁发,创立于1993年,侧重于将研究和科学教育结合的专业人士。奖项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他也同时是该奖项的第一任得主。

沙卡西里博士已经将研究工作和科学教育工作结合40多年。他以“科学有意思”为题目,在学校、养老院、商场等公共区域演示化学实验,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从1970年开始,每到圣诞节,他就会在学校里表演一个特别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许多电视台的转播。

农业科技协会博劳格传播奖,始创于1986年,每年由美国农业科技协会颁发,针对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

2016年获得该奖的是凯文·佛尔塔(Kevin Folta)博士,佛罗里达大学园艺学系教授及系主任,研究食品科学。这位教授认为,自己的成就不是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而是用嘴说出来的——科学成果只有让公众理解,才能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因此,在科研工作之余,他为科学家和农民举办工作坊,致力于让科学家讲明白科学、让农民听懂科学。他积极地参与各种科学节活动,到中小学和养老院去传播科学。

此外,也使用博客和播客,成为科学传播界“网红”,他自己开创了两个播客——“谈谈生物科技”(Talking Biotech)和“科学力量一小时”(Science Power a Hour),并且还被许多其他播客邀请作为嘉宾。佛尔塔教授身上体现了这个奖项所鼓励的富有激情的科学传播精神:坚持专业性,但最终追求为公众服务。

美国国家科学院传播奖开始于200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院的一个联合项目创办。每年在书籍、电影/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网络几个大类中各选出一部优秀作品颁奖,其中网络类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2009年增设的。这个奖项注重媒体中的科学传播,许多获奖者是媒体人或作家。

2016年,获得书籍类目奖项的是黛博拉·克雷默(Deborah Cramer)的科普著作《狭窄的边缘:一只小鸟,一只古代螃蟹,一段史诗历程》;获得影视广播类奖项的是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世界》栏目中乔安娜·希尔博纳(Joanne Silberner)和大卫·拜伦(David Baron)制作的关于癌症的系列节目;杂志报纸类目获奖的是《科学》杂志中的一组关于人类冲突的科学研究;网络类则是《今日美国》线上版记者和编辑对废弃铅工厂的系列调查新闻。

美国社会之科学新闻奖是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主办的权威奖项,创始于1972年。这个奖项关注对科学的报道,重视科学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作品。虽然此前是按照媒体形态(书籍、期刊、电子媒体)分别颁奖,但从2009年开始以内容、长度和对象等指标来区分,只保留“书籍”类目,其他的以“评论和意见”“针对本地本区域的科学报道”“科学报道”和“长报道”为类目。

201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公布了这一年度的获奖名单:安德鲁·尼基佛卢克(Andrew Nikiforuk)讲述能源污染和个人与资本对抗的小说《光滑的水:水力压裂以及一位内部人士与世界上最强大的产业的对抗》获得书籍奖;艾米·马克思曼(Amy Maxmen)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线上版的报道《对埃博拉之战如何检验文化传统》获得科学报道奖,该文讲述在几内亚、利比亚、塞拉利昂等地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努力遇到的本地传统的挑战;乔希·吉扎(Josh Dzieza)发表在《大西洋标准》杂志的《蜜蜂有限公司》获得长报道类目的奖项,该文讲述养蜂产业如何面对环境变迁、物种变化和经济挑战等;获得针对本地本区域的科学报道奖项的是伊丽莎白·鲁丝(Elizabeth Ruth)发表在《城市公共汽车》杂志的《离开大海:斯塔顿岛居民尝试计划性撤离》,该文讨论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迁给海岛居民居住提出的挑战;另外,艾玛·马里斯(Emma Marris)的讨论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小心对待》获得评论奖,该篇评论刊登在《洋葱杂志》上。

其他的重要奖项也各有侧重,比如美国物理学会的科学写作奖,侧重物理、天文等学科的大众化传播;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向公众阐释化学之詹姆斯奖,顾名思义,侧重化学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播。对于许多科学学会来说,推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科学写作奖是表达本协会宗旨和努力方向、提高大众知名度的重要工作,而丰富、有层次的各种奖项设置给各种类型的科普写作以获得认可的机会,对科普写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有趣的是,科普媒体也会有自己的奖项,但这些奖不是颁给科普人士或科普作品,而是颁给科学家和发明家等。《科学美国人》2002年开始每年评选科学美国人50项奖,颁发给当年的优秀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科技新时代》2007年创立的年度创新奖则颁给当年优秀的技术发明人。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各种学会和奖项评定者越来越重视网络平台,近年来纷纷增设和网络媒体上内容有关的奖项。科学传播界对网络媒体的重视不仅体现在评奖之中,诸多学会在社交媒体上也经营着账号,发表科普文章、图片、视频,吸引用户注意。比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活跃的社交网络账号至少有九种,美国国家科学院开办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则直接派出宇航员和工程师在Reddit等互动新闻网站上进行实时直播。

而对于商业化的科普写作来说,市场是检验作品的最终标准。科普类目的书籍、期刊、网络媒体等提供的市场很大部分是由专职作家撑起的。近年来受欢迎的许多流行科学读物是专业作家或记者、文科教授的作品,如《抵消的项目:改变我们思想的友谊》(作者迈克尔·刘易斯)、《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反糖案例》(作者加里·陶布斯)和《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很多专业作家有深厚的科学背景,如《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和《万物解释者》的作者兰德尔·门罗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树的秘密生活》的作者彼得·沃尔勒本常年种树、研究树木,也出版过数本关于树的著作。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许多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之外从事流行科学著作的写作,并且广受欢迎。例如,《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曾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基因:一段亲密的历史》的作者辛达塔·穆克吉是癌症医师和研究者。流行科学著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上文提到的《抵消的项目:改变我们思想的友谊》一书是通过两个科学家的交往来呈现人类的选择心理,而地球化学家和地球生物学家霍普·雅润的《实验室女孩》则在自传中插入大量的科普内容。

但是,深厚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不能一定保证书的可读性,甚至可能导致写作的失败。为了写出受到读者欢迎的科普书,作者必须时刻考虑到自己的读者。正如畅销科学著作《重力机械:黑洞的另一边》《哥白尼情结:我们在一个充满行星和概率的宇宙中的意义》的作者,天体生物学家迦勒·沙尔夫在《科学美国人》上总结的:“我觉得写流行科学书的时候,最难的是忘记自己想象中的同行们的眼光。有时候我写了很长一段之后发现自己陷入了学术争论,无休止地回应其他科学家可能会提出的批评,但这些对我讲的故事毫无帮助。不要这样做。必须为你的读者写作,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解力,但不是科学家。”

—— ——完—— ——

作者简介

杨琼,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俄亥俄州立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科幻文学等领域,发表中英文科幻文学研究论文数篇。

来源: 《科普创作》2017年第1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