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舞指数|军事“智”科普:构建科学思维,强化价值引领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韩晓乐 2023-08-07 20:45
军事科技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发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航天、通讯、新材料、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军事科普在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以及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近日,“央视军事”发布的短视频《数字化设计、超临界机翼……运-20原来是这么“智”造的!》,生动介绍了鲲鹏运-20的研制和服役,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在航空工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赢得视频用户的广泛关注,荣登“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周榜(7月7日-7月13日)榜首。该作品通过专家分析与现场采访协同诠释专业知识,实体画面与三维模拟配合解析关键难点,创作了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反映科学本质与规律的军事“智”科普。
专家分析与现场采访
协同诠释专业知识
鲲鹏运-20在数字化、一体化设计制造方面的创新,无疑是中国航空制造业走向高效、精准的重要体现。视频从总设计师唐长红提出数字化、一体化设计的创新思路,型号副总师郑党党对数字化设计内涵及相关关联设计技术的解析,再到技术室副主任接受现场采访具体展示创新点,即超临界机翼设计与运用,揭示创新在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尤其在升力、阻力和燃油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专家分析与现场采访的协同,为整个科普作品的结构构建了由宏观理念到具体内容的清晰逻辑,科学知识仅作为传播的载体。而其中有关“科学思维”成为传播的关键,通过牵引视频用户思考学习,进而完成有效传播。因此,基于科学知识之上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构建是军事科普“智”传播的关键要素。
实体画面与三维模拟
配合解析关键难点
作为中国首款独立研发的大型军用运输机,鲲鹏运-20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先进的机身设计、高载重能力、满足多元化任务需求。作品通过实体画面展示鲲鹏运-20富有空气动力学美感的机身形状以及执行空投、空运等多种任务的能力,有效提升视频用户的感受力,让用户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所在。
同时,该作品利用三维动画模拟展现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以及超临界机翼在运-20提高升力、减小阻力等方面的科学原理,将军事专业术语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实体画面与三维模拟的配合,为整个科普作品的内容构建了客观实际与理论支撑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帮助视频用户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的难点,同时为公众打开感受大国形象的感知体验。因此,挖掘科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属性,并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淬炼科学精神,是军事科普“智”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