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科学故事会】不锈钢也能造火箭吗

【科学故事会】不锈钢也能造火箭吗

科学故事会 沈文仟 2024-07-22 18:08

 

火箭箭体材料大比拼

你可能早已发现,无论是卫星入轨,还是航天员飞天,都离不开一位功臣——运载火箭。

可以说,运载火箭是人类尝试摆脱地心引力、向星际空间探索发展的交通工具。

要将如此庞然大物发射上天,除了要有巨大的推动力,还得控制它的体重。火箭的体重主要来自于肚子里的燃料,但为了让火箭顺利完成任务,这些燃料可不能随意减少。于是,火箭设计师们就把目光投向了火箭的外壳——让火箭外壳变薄,为火箭减重。

想要拥有轻薄的外壳,材料的选择是首要任务。

在众多材料的选拔中,选手“铝合金”首先脱颖而出。因为它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高、耐腐蚀,资源丰富,价格适中,综合性能优秀。

铝合金长啥样?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手机的外壳、饮料易拉罐的罐身、房屋的窗框、汽车的车身等,都有铝合金的身影。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铝合金更是常常被打造成“薄如蝉翼”的外衣,给火箭穿上。

<

尽管如此,火箭设计师们依旧在寻找更轻薄的材料,那就是选手“碳纤维”。这是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重量极轻,可惜用碳纤维造火箭,不但制造工艺更复杂,而且要花更多的钱,并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不锈钢竟成“黑马”?

第三位选手着实让人意想不到,那就是不锈钢。你没看错,就是家里那种高压锅、保温杯、餐具等使用的材料。原本火箭设计师们并没把它考虑在内,因为它有个不容忽视的缺点:重。这与火箭需要减重的初衷相违背。

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在比拼名单中呢?因为和其他主流箭体材料相比,它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势:耐高温低温、极其便宜。火箭进入大气层时,要面对超高温,而不锈钢比目前任何主流箭体材料都要耐高温;进入太空后,面对的更多是极寒环境,而不锈钢在低温下的强度竟能提高50%。

作为空天之间的交通工具,如何使火箭能够有来有往,重复使用,也是火箭设计师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抛开重量不说,廉价的不锈钢能在冰火两重天中自如往返,的确在火箭重复使用上具备明显优势。

只是,不锈钢的重量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大力出奇迹

想要推动重物上天,推动力得强劲。从原理上来讲,火箭能够上天,得益于发动机中携带的推进剂发生反应,产生高速喷射的热气流进行推进。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要采用不锈钢造火箭,那么发动机必须足够优秀。

这一点,在国外的大型运载火箭中已得到验证——“星舰”中的“猛禽2”发动机,个子虽小,但推力十足,弥补了不锈钢在重量上带来的损失。

“猛禽2”发动机使用液态甲烷和液态氧气作为燃料,是可重复使用的一款发动机,具有高效率、高推力和高比冲的特点。多台发动机一起发力,事半功倍。

 

“朱雀”飞天在即

2024年1月19日,一枚带着三只“脚”的不锈钢“大柱子”,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发射。在飞行至350米左右的高度后,它又成功返回着陆,完成了一次大型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这枚不锈钢“大柱子”,就是朱雀三号火箭的首枚试验箭。它圆满完成飞试任务,为朱雀三号实现2025年“首飞”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
△朱雀三号图源:蓝箭航天

朱雀三号是谁?它就是我国首款不锈钢运载火箭,配备有液氧甲烷发动机。

2024年4月15日,朱雀三号顺利完成“十公里级飞行”改造和总装工作,将全面转入最后的总测和出厂阶段。

我们期待着这枚“朱雀”飞天,助推中国商业航天跨进大运力、可重复、低成本的卫星互联网时代。

小知识

☆星舰:是美国一家企业研发的大型运载火箭系统,采用船箭一体化设计,包括超重火箭级和星舰飞船级,计划用于载人登月,甚至是火星移民,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

☆甲烷:我们家中使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便是甲烷。它无色、无毒、可燃。

☆比冲:是衡量火箭发动机特性的重要参数,比冲越高,火箭获得的总动力就越大,最终的速度就越快,射程就越远。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