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逐条解读科普法,一部源自立法实践的操作指南
科普时报 周忠和 2025-09-12 15:04
《科普法实务解读》,王挺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捧读《科普法实务解读》书稿,字里行间涌动的不仅是法律条文的严谨阐释,更有一份科普领域多年深耕的赤诚与洞见。这部著作的诞生,源于作者全程参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研究起草的实践积累,亦凝聚着他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的长期坚守,堪称科普法治建设的一次深度回望与前瞻。
回溯过往数载,我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理事长,本书作者王挺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的所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我们有诸多的工作交集,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清晰而坚定的科普足迹。他不仅是一位科普工作者,更是一位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坚定倡导者。
2020年,他率领中国科普研究所科研骨干投身研究起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要求融入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顶层设计,让科普从知识传播向科学精神培育深化。
2021年,他投身全国政协“大科普战略”课题研究,以扎实的调研论证阐释“同等重要”的战略深意,为科普事业的定位突破,奠定理论基石。也是在这一年,他牵头策划“百年韶华 科普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科普展”,以历史纵深勾勒科普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脉络,用百年科学与中国的宏大叙事,让“科普为民”的初心跃然纸上,具象可感。
2022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发布会现场,仍能看到他基于研究起草体会深入解读文件精神,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积极建言的身影。而修订科普法的历程,更是他倾注心力的缩影——从总则中“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确立,到“科普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条款完善;从科普产业纳入科普内容的反复论证,到科普人员权益保障的细致考量,每一处修订他都通过对科普实践规律的深刻体察提出建议。
在科普事业的征途中,正是这样一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的研究者,让“两翼理论”从理念落地为制度,让“科普为民”从愿景转化为行动。
这部《科普法实务解读》,紧扣修订后的科普法8章60条内容,采用逐条逐句解析的方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贴合实际的实务指南。作者结合全程参与该法的研究、起草与修订工作的经历,深入阐释法律条文的立法背景与核心要义,结合大量典型案例,剖析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法律精髓与应用要点。字里行间既有法律条文的精准释义,更能感受到修订过程中“为什么这样改”的深层思考;既呈现了科普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也通过案例包含了基层实践中“如何落地”的操作指引,恰是作者多年耕耘的生动注脚。
相信这部著作能为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媒体传播者、法律从业者,以及关心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提供有益借鉴,更期待以此为契机,让新修订科普法的精神要义深入人心,推动科普事业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筑牢全民科学素质的坚实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文为《科普法实务解读》序言,文章内容有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