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科学之美——吉林大学摄影大赛作品选
《科普创作》 孙玉媛 2019-06-21 22:14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之探求没有终点,科学之美更加无穷无尽。高校研究生作为未来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主力军,不仅要有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更要能够从科研工作中发现和创造科学之美。由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化学学院承办的“BOS科学之美”摄影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大赛收到了来自化学学院等单位共百余幅优秀摄影作品。大赛在展现科学之美的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张力。本文选取两届大赛中的优秀作品,以展示当代研究生眼中的科学世界。
图1《光子晶体蝴蝶》(孙玉媛 化学学院 第一届获奖作品)
化学之美,在于用简单的成分幻化出多姿之态。这只色彩斑斓的蝴蝶是由纤维素光子晶体膜做成的。从常见的纸浆中提取纤维素纳米晶,由其自组装排列成光子晶体结构。由于光子带隙对可见光的调控,使材料从各角度呈现出不同光泽。这与自然界蝴蝶鳞片周期排列形成缤纷的结构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 2《日出之阳》(任思远 化学学院 第二届获奖作品)
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严苛的温度,一个偶然的清晨,原本普通的管式气氛电阻炉,宛如一轮朝阳。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在一抹艳丽的红和耀眼的金中孕育着新的化学变化,彰显着科学的邃美。
图3《马上有文章》(马小婷 化学学院 第二届获奖作品)
斑马是白条纹的黑马?还是黑条纹的白马?白马?黑马?斑马?跑得快、跑得稳的就是好马!作品为通过冰模板的方法制备的层状二氧化硅,在扫描电镜下形似斑马的纹路。
图4《十里红莲》(于德洋 化学学院 第一届获奖作品)
图为具有十四分枝形貌的氧化亚铜微晶,色泽绯红,形如碗莲,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本文转载自《科普创作》2019年第1期。
《科普创作》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以刊登科普科幻原创作品及评论为主,刊物为季刊,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20号出刊,欢迎投稿订阅。投稿邮箱:kepuchuangzuo@126.com;联系人:姚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