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聚焦科幻新业态 助力产业新升级——2023中国科幻大会观察

聚焦科幻新业态 助力产业新升级——2023中国科幻大会观察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消息 2023-06-06 21:14

5月29日至6月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如火如荼举行。大会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为公众打造了一场科幻与技术融合的潮幻盛景。充满想象力的各类展览引来了众多观众,人们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的同时,也体味着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6月4日,北京首钢园“2023中国科幻大会”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上,观众在参观体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

5月29日晚的首钢园,科幻味道满满,“工业风”高炉与未来元素碰撞的夜幕中,2023中国科幻大会正式启幕。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科幻阅读产业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2.6%;科幻影视产业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16.1%;科幻游戏产业营收达565亿元。

在5月30日举行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高峰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对《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作了总体解读。他指出,当前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呈现五大亮点:数字技术赋能科幻阅读产业效能凸显,数字阅读营收首次超过纸质阅读;微短剧、中短视频等新业态表现活跃,科幻影视产业各业态融合发展态势凸显;科幻手游市场占比提高,本土科幻游戏海外市场表现良好;国创二次元科幻IP走向成熟;主题乐园科幻游乐项目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科幻景区凸显“科幻+地理”特色。

聚焦科幻产业消费市场,谁在为科幻买单?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课题组围绕消费人群特点、消费行为与意愿、消费体验与评价等维度展开调研。调查显示,21~40岁的受访者在科幻产品与服务方面的支出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科幻影视作品的科技想象力和独特视效、科幻衍生品的创意和关联IP、科幻游戏的视觉美学风格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玲指出。

聚焦科幻阅读,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红林认为,“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主体仍以像刘慈欣这样的头部作家以及国外译介的经典科幻作品为主,中国原创科幻新作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优质内容助力科幻产业腾飞

2019年,《流浪地球》为科幻电影带来巨大的关注度,接续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独行月球》等都是讨论度非常高的电影作品。2023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更是万众瞩目,让公众看到中国科幻大片具备可持续再生产能力。

在2023中国科幻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科技和科幻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展望科幻研究与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认为,科幻的发展不应局限于超级大电影,应以内容为王,创作更多爆款作品,推动科幻的全面、均衡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郭万超提出,在推动科幻产业多元协同发展的同时,科幻产业的发展还要完善自身的产业链,一个优秀科幻IP的形成包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包括好的故事、科技支撑、资本、运营等众多方面的谋篇布局。

关于科幻IP的开发和利用,资深律师崔莉提出,要“以知识产权之盾护科幻产业腾飞”。她介绍,中国科幻知识产权案件存在科幻作品相关案件数量极少、案件标的额及实际赔偿金额过小、司法审判难点集中、审理周期长且成本高四个特点。“企业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打造专业法务团队,创作、拥有、持续更新更多优质IP,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和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崔莉认为,像迪士尼、任天堂等拥有众多优质IP的企业往往有着近乎“凶悍”的维权态度,对侵权行为“零容忍”才能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

科幻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落脚于消费。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提出了“想象力消费”的概念。他认为,想象力是科幻电影的原动力。想象力的表达不仅代表着对现实的超越、对未来的跨越,其技术实现更是电影工业升级和产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消费将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科幻底气源于科技实力

今年年初,电影《流浪地球2》、电视剧版和动画版《三体》等几部重量级科幻作品上映开播,让科幻文学IP再度“出圈”。而观众如潮好评的背后,是我国电影技术飞速发展和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底气和信心。

作为电影《流浪地球2》的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拥有国内领先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亚洲最大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影视后期全流程数字影音中心,这些都在《流浪地球2》的拍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浪地球2》在拍摄过程中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虚拟拍摄的方式,在演员就位之前,导演郭帆已经完成了几轮全流程拍摄,对于布景、构图及拍摄要点有了清晰的把握。“这样就极大避免了实景布置可能产生的浪费,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多线并行,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介绍了虚拟拍摄的优势。

中国科幻的底气来自“大国重器”的实力。2023年春节期间,中核集团发布一张海报,画面中赫然显现《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并排的是中核集团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文案写着“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海报被网友誉为“最硬核的梦幻联动”,同时引发了“央企朋友圈评论”,让国人生发出无上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是科幻作品科普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体现,意味着推动科幻产业升级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本次科幻大会,中核集团亦携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首次亮相,举办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核科学知识普及,激发公众对核科学的兴趣。国有企业的加入无疑壮大了科普科幻教育的力量。

京西科幻之城崛起

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在首钢园揭牌,全国首个科幻技术奖完成评定,全国首个科幻产业政策“科幻16条”发布实施……北京市石景山区正从科幻大会举办地向科幻产业集聚地转变,打造“京西科幻之城”。截至目前,北京石景山已集聚近百家科幻及相关科技企业。其中,科幻技术企业占44%,科幻内容企业占41%。


6月4日,北京首钢园,“2023中国科幻大会”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次科幻大会上,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王晋康工作室、刘慈欣工作室揭牌……石景山科幻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目前,石景山区根据科幻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布局动作捕捉技术开发、光学影像公共服务、科幻影视工业化制作等8大技术平台,为科幻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和支撑,初步形成了集合“内容创作+IP转化+影视创投+影视拍摄+科技+体验”的科幻产业链条和生态体系,一座富含科学魅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科幻之城在首都西部加速崛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秦丹华)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