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象舞指数|不止于求知,当人文科普遇上诗意表达

象舞指数|不止于求知,当人文科普遇上诗意表达

“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陆先高 2023-06-09 17:18


小满节气,央视频快手号发布短视频《小满,万物小得盈满,标志炎夏正式开始。小满节气的“满”有几层含义,你知道吗?》,通过清新唯美的画面和婉转明快的音乐,该视频在勾连起节气风俗、物候等相关知识,完成人文科普的同时,带给受众诗意审美感受。

这条只有27秒的视频在快手平台热播,点赞数近19万,用户留言评论近两千条。从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的角度来看,这条短视频的传播逻辑值得我们探究。

 

诗意表达
拓展了科普的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在近年来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创作表达,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的倒计时视频就曾惊艳全球观众。由于大多数人对二十四节气的习俗知识点都比较熟悉,因此,节气科普短视频做出新意和创意,并不容易。

《小满,万物小得盈满,标志炎夏正式开始。小满节气的“满”有几层含义,你知道吗?》以小满节气文化为立意,选择了有趣的切口。“‘满’有几层含义”,不但吸引受众探索兴趣,也将节气知识科普代入文化观察视角,在叙事中引出节气含义、气象气候特点和农业生活相关内容,逻辑清晰,顺理成章。以阐释“满”字的几层含义为主线,短视频巧妙地将凸显时节特点的画面、调动情绪能量的音乐、满足受众求知期待的文案等元素融合起来,为观众奉上了一道清爽别致、诗意可口的文化佳肴。

通过南北方节气俗语对照,短视频细腻展现出我国小满时节多样的地方气候特征,诗意呈现了祖国大地上绿水青山的生态和谐画面,并以“满”带出南北方地域差异性之间共通的文化基因,让观众在与本地节气意象情感交融时,也对不同地域的节气文化特点有所感知、产生认同。

 

诗意表达
提升了科普的审美意趣

27秒的时长中,该短视频诗意伏笔无处不在,充分发挥出审美唤醒作用。如文案“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对应画面上清风拂过金黄麦陇,雨珠滴落青葱草叶,很容易让受众生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联想。节气蕴藏的时令与物候变化规律知识,在短视频营造的诗意语境下,自然而然获得审美意趣的提升,触动人们对自然,对中国色彩、中国诗词、中国人时间哲学的感悟。

这种对文化整体性的感悟与感动,用一部纪录片的时长或许也不能完述,但用27秒的短视频作开关,化繁为简,反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在每个节气都要循例推出短视频作品的媒体而言,借诗意表达撬动观众情感闸门,将更丰富的内容留给观众去想象,不失为一种经济且高效的选择。

 

情绪价值
也不妨“小满”

以“小满”节气为主题的科普短视频,可以吸引更多受众,同时需要注意不能只拼信息量。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的满足外,这则短视频在为大众提供情绪价值方面,还有进步空间。比如,可考虑增加文案配音,以改善时长短、画面变换快导致的文案阅读困难体验,让观众更从容感受作品带来的轻盈闲适之美;可在主题表达中或评论区,回应用户小满与人生哲思关联的讨论,激发用户的互动热情。情绪价值是短视频很好的传播助推器,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加享受“小满”节气带来的美好体验。

总监制|张弘

监制|周滢丁迈陈玲朱红

撰稿|陆先高

专家指导|王挺颜实雷盛廷

主编|孙振涛王爽王大鹏

编辑|全慧李研麻向丽

数据|龙长缨吴凡梅杰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