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科幻+数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国数字科幻产业的兴起

“科幻+数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国数字科幻产业的兴起

中国科普网 王嘉诚 钱冰洁等 2023-06-01 20:03

编者按

中国科幻大会期间,中国科幻中心起航学者和青年储备人才围绕科幻产业热点,对与会国内外专家进行了系列访谈。本期刊发由王嘉诚、钱冰洁等策划采写的访谈《“科幻+数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国数字科幻产业的兴起》。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科幻产业新风向:数字对科幻产业深度赋能、明显的媒介融合趋势、体验式科幻经济渐兴、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文旅或将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

近年来,中国科幻产业与数字技术发生了深度融合,《三体》《流浪地球》等IP产业链形态日益拓展,业态不断丰富,形成有声书、数字虚拟人、主题公园、元宇宙等多种形态,让中国科幻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爆火。2023年,中国科幻大会也首次采用了虚拟主持人,更加激发了全民对科幻的热情。

在当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中,中国科幻产业逐渐走向内容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焕发出强劲的生机。然而,“内容搭台,技术唱戏”,一些科幻作品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内容的培育,导致科幻艺术性的缺失,也影响了科幻产业未来的发展。不少专家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科幻产业想要急流勇进,就需要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探索新的产业形式,也要加强对内容的开发,尊重科幻的艺术性,推陈出新,砥砺前行。

“科幻+数字”赋能科幻产业链

“虚拟人”为观众打开了数字世界的大门;“元宇宙空间”为游客提供了赛博消费场所,可以用不同的身份肆意在其中畅游;科幻主题公园将游客拉入神奇的科幻世界,让人们感受到置身于宇宙星空的震撼之感……数字科幻产业将科幻的虚拟性、幻想性真实地带到大众面前。

近年来,我国出台《“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我国信息化进入到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北京市也建立科幻产业集聚区,提出发展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科幻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为877.5亿元,其中数字阅读营收首次超过纸质阅读,有声书、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营收趋于平衡。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学者陈少峰认为,科幻产业当下出现了明显的媒介融合趋势,元宇宙的出现为体验式科幻经济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文旅或许将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最核心的主题就是现实与人工智能跟机器人的结合,所以我们觉得在未来的科幻产业里面,可能要更多地结合我们的现实体验,包括职业体验,这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陈少峰说。他认为,当我们说“科幻”的时候,它的形态不仅可以是有声读物,还可以包括沉浸式体验,还能与教育结合,变成教育的一部分。

数字技术为IP开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近大火的科幻主题元宇宙游戏《重启宇宙》(RESTART)以《流浪地球》为主题内容,建立了元宇宙虚拟世界、虚拟地产体系与商业体系。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的“玲娜贝儿”主题玩偶在线下投放前就依托大数据进行市场预算,引发了现象级影响。

“我们现在的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开始弯道超车,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后发优势,特别是现在数字媒体、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沉浸式的体验方式都可以更好应用在科幻领域,催生一些业态的更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文化产业学者郭万超说。大数据分析、市场建模尤有必要,也是在IP开发中的新手段,与内容开发相辅相成。


图为《重启宇宙》元宇宙人物形象,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数字化也成功让中国科幻电影展翅腾飞

在以往,中国科幻电影虽然有好的创意与内容,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无法达到制作要求,因此出现很多夭折的项目。而当今一大批中国科幻电影成功走向全球,这背后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其中,东方影都为中国科幻电影作出了巨大贡献。40个国际化标准摄影棚、全球最大的10000平方米单体摄影棚、影视化虚拟平台、数字影音中心都为《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的幕后制作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将创意进行转化呈现。

“郭帆拍第一部《流浪地球1》的时候,99%的镜头都是在摄影棚里实现的,可能中国电影走到今天到了一个阶段,以前还达不成99%的镜头在摄影棚里完成。”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说,中国科幻电影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以数字技术为主要辅助技术的时代,也正在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可能性。

“东方影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了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像我们说的‘科技给艺术插上了翅膀’,很多人用这个词,实际这个平台能够使导演的想象力落地、实现,我觉得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孙恒勤说。这也预示着在未来,科技与科幻将不分彼此。


图为青岛东方影都内部拍摄场景,图片来源:青岛东方影都官网

数字技术同样也照亮了中国科幻文旅的前进道路。海昌海洋公园奥特曼主题馆、上海迪士尼漫威英雄总部、北京环球影城变形金刚基地、华强方特·狂野大陆、长隆海洋王国、上海科技馆……这些体验性质的科幻主题公园与场馆力图通过数字技术,将光影、声音、影像彼此融合来营造如梦似幻的科幻氛围,形成科幻科普文化、教育的新型传播形式,让游客能够有着感同身受的沉浸式体验,而非简单从文字当中获得知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当今居民收入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人民追求精神享受、提高文化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


图为飞来飞去公司在上海天文馆的设计项目,图片来源: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官网

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庆认为,技术、文化与设计是打造场馆与主题公园时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市民来首钢园游览的目的是既想看到那些宏伟而巨大的钢铁艺术,也想了解首钢的发展历史。“因此沿着这样的思路,飞来飞去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做室内的展馆,也在探索一种工业主题公园,希望在主题公园中设计出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能感受到科技在娱乐中,我觉得这个恰恰是我们想追求的。”王义庆说。

完善数字科幻产业生态发展环境

许多专家表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科幻产业一些新的短板也亟须解决。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内容创意,依赖技术而缺乏内容,传统业态受到了冲击……种种问题也都在考验着数字科幻产业。

不少专家与业内人士认为,在一些中国科幻IP开发的过程中,应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实现科幻产业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而非单纯追求某一个目的。实际上,故事创意、内容撰写等并非与数字技术相冲突。相反,数字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创作人才进行服务,挖掘有用的信息资源。

动画艺术家道尔顿·格兰特(Dalton Grant Jr.)认为,在科幻创作过程中,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利弊取决于我们怎样使用。数据本身没有对错,有时大数据能够帮助创意者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在发展数字科幻产业的同时,应注意协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实现“技艺结合”,创造双赢的局面。

此外,科幻产业要进一步协调IP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虽然《三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科幻IP,但是缺少相应的开发机制,专业性不强,有海量粉丝的基础,但IP转化不易成功。与之相比,迪士尼IP开发与转化的专业性更强,在百年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更多的专业团队参与项目制作。“有搞科技的、计算机的,有搞设计的,有搞美学的,有搞心理学的等等,每个产品都不是轻易推出的。”在郭万超看来,一套成熟的IP运营机制包含着各类专业性团队,设计、技术、内容研发、法律顾问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科幻业态受到影响也是科幻产业从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Chat GPT、场景沉浸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效率,新兴技术的应用更加能抓住观众与游客的眼球。与之相比,传统的书籍、旅游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冲击。“这些新的业态可能会对传统的业态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或者叫丰富和补充。”在陈少峰看来,体验园等新形式的出现冲击了一些传统产业,“大家去杭州都去体验园了,没人去西湖了。”陈少峰说。

科幻产业的数字化未来

许多专家认为,我国已经迎来数字经济的时代,中国科幻产业在其中更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全民想象力、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提供了支持。

有专家建议,在数字时代,发展中国科幻产业就应当注重科幻的内容与艺术性,同时也要注意市场的反馈,加强科幻产业的“技艺结合”,形成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

“艺术不能急于求成,要调整这种心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步。”在郭万超看来,发展数字科幻产业是各方同心协力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创作家通力合作,“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一些政策,尽量地去鼓励呵护,给这个产业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企业角度来说,也要守住行业的底线,遍地开花不可取,跨界也要适度,适度地延长产业链。”郭万超说。

同时,科幻产业IP开发机制也应加强模式上的创新,将人文、技术、商业进行融合。陈少峰认为,想要发展数字科幻产业,应该做到人文沉浸式与技术沉浸式的结合,一是能够让技术为观众带来新奇的体验,二是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真正传播到观众的内心。

在商业模式方面,应当积极拓展科幻产业新模式,采取多产业开发的机制。陈少峰对此提出“联合甲方”的开发机制,联合各产业链紧密结合,数字人、虚拟场景、线下体验等上下游一环扣一环,加强了IP开发的关联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科幻产业更能与中华文化紧密结合,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比如说我们下一步就很想做以中国文化传统为主题的IP,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渊远流长,应该让我们的年轻人喜闻乐见地见到它。”王义庆说。

在数字时代,中国科幻产业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助力中华文化海内外传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火星大战”科幻主题公园落户沙特,成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科幻先锋。在未来,数字化将为科幻产业带来更多机遇,更能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文化传播。

稿件采写: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王嘉诚,钱冰洁,宁晋环,李珂,方瑞晴,孙菁遥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