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科学作家手册:超越嫉妒

科学作家手册:超越嫉妒

科学人文在线 米歇尔·奈豪斯 2022-05-07 13:30

刚成为记者时,我对嫉妒的滋味还不太熟悉。身为独生子女的我,没有与兄弟姐妹争宠的烦恼。在学校,我也躲过了大多数的竞技运动。到了大学,学校不再重视分数,以至于学生们会认为讨论分数是件很没有礼貌的事情。当然,上中学时,我确实嫉妒过其他女孩们能有名牌牛仔裤、干净的皮肤和名牌手表,但又有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踏足新闻界后,我发现了一件比牛仔裤更让我渴望得到的东西——我想讲述有关科学的故事,我想有人能读我的故事,我还想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在刊物上,而且最好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大号字体。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时,我感觉每一篇其他作家的作品都像是个小小的威胁,也是让我望尘莫及的证据。我刚开始是在一家小型出版社工作,这里的人普遍很有想法,那时我就发现自己会嫉妒其他人能有自己的署名,还有很大的文章版面,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那点“领地”。但同时,我也喜欢并尊重我的同事们,而且至少大多数时候,我是真心地希望他们能够一切顺利。这怎么可能?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既困惑不已又痛苦不堪,我敢肯定的是,这对周围的人来说也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

从那以后的十多年里,嫉妒一直跟随着我。即便如此,在上一段文字中袒露这种心理也并非易事。嫉妒会让人陷入为难的处境。嫉妒是在我们向世界寻求爱的过程中出现的附带产物,它关乎我们不愿感受、更不愿承认的不安全感与孤独感,以及所有非常常见的负面感受。《纽约时报》科学记者娜塔莉·安吉尔(Natalie  Angier)写道:“心生嫉妒,其实就是因为感觉自己渺小,感觉自己不如人,感觉自己就像是一边怨恨一边退缩的失败者。”

假设身在机场的你在翻阅自己梦寐以求的刊物X 时,看到了一篇颇为显眼的封面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正是你调研已久并打算投稿的主题,这篇文章还出自一个比你年轻的熟人之手。你的第一反应会是怎样的?

a.“哇,太好了!我都等不及想要拜读一下了!”

b.“好吧,但也许这个故事能够引起编辑对这一主题的兴趣,那我可以换个角度投稿试试看。”

c.“啊,我真是个懒惰的白痴!早知道我几个月前就该投稿了!”

d.“这小子凭什么写那个故事?!”

“我从来没有过,或者说几乎很少有过a 那样的反应,”科学作家卡梅伦·沃克说,“偶尔会是b,c 应该是经常会有的反应,但最有可能的反应应该还是 d。我当然不想看一篇关于水下编织篮子的‘鸿篇巨制’,因为现在我觉得这个主题太无聊。我也不太可能再拿它去投稿,这会让我看起来像是在模仿他。如果我真的读了这篇文章,我应该会卷起那本杂志,朝着自己的头狠狠敲几下—可能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可以写得比他更好,也有可能就是因为他让我望尘莫及。”

一个办法就是学会对事不对人。当你因为别人发表的杂志故事想敲打自己的头时,你要意识到出现在机场令人垂涎的报摊位置的是他们的作品,而不是他们本人,不是他们的面容,也不是他们的孩子。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获得认可,但他人得到了认可,并不意味着你未来无法得到认可。真的,现实真的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获得认可的机会,但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嫉妒情绪出现时,人们就容易把别人的胜利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当然,你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诠释嫉妒。

只要与另一位作家聊得够久够深入,你就会发现,看似轻松的成功是通过很多努力才得来的。我发现,当我辞掉了专职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并对同行们面临的拒稿和孤独产生了同情之心时,我的嫉妒心理就神奇地减轻了。同为作家,我们都在为同样的事情苦苦挣扎。记住,这是消除嫉妒的良方。

但有时,这些方法都不奏效。例如,当你的工作或个人生活不太顺心时,在机场读到的那篇封面故事就真的会让你很窝火。这个时候,你可以打电话给那个了解你和你的缺点,而且无论如何都会永远爱你的人。你可以向你的母亲或值得信赖的作家朋友,表露自己的嫉妒心理。你可以读读有着“作家宝典”之称的《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Bird  by  Bird: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and  Life),从作者安·拉莫特(Anne  Lamott)的身上找点启发。

嫉妒朋友会让人感到羞愧难当、困惑不已。因为毕竟这是你的朋友,一个你喜欢和支持的人,也是一个同样喜欢你的人,你怎么会对她的好运产生怨恨?答案是你可以、你会心生怨恨,但同时你也可以、也会爱她。也许有些人是从他们的兄弟姐妹或高中队友身上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我是从科学作家同行那里学到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发现,只要一点阅历和一丝真诚,就能让嫉妒消失,让爱持续。

我会和最亲密的作家朋友分享这些矛盾的情绪。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获得了一项国家图书奖的提名,我是在某一天的清晨看到这条新闻的,当时我就坐在餐桌旁,穿着睡袍,脸还没洗,头发也乱乱的。我假装没听到我那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尖叫。说实话,当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哼,看来今天有人要乐了!”接着,我给这位朋友打了个电话,说:“噢,我穿着睡袍坐在这里,现在我的心情很复杂,但我真心为你感到高兴、感到骄傲!”第三句话真的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因为我知道这个朋友工作有多么努力,我也知道他写的这本书有多么精彩。我也知道,这些年来他也有过嫉妒别人的时候,甚至有时我也会成为他的嫉妒对象。所以,我才会带着这份嫉妒信任他。一旦坦白承认了,嫉妒反而消失不见了,我就可以和他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了。

拥有了经验,坦白自己的嫉妒之心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这份熟悉的嫉妒感很快便会消失,然后你就可以直接投入为朋友庆祝的欢乐中。不过,也不要太急着赶走你的嫉妒。虽然嫉妒不会说话,但它会邀请潜意识来替它发声,所以它会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嫉妒朋友写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封面故事,也许你应该多投稿这样的故事。如果你嫉妒同事出了一本畅销书,也许你应该着手实施自己的出书计划。如果你能将嫉妒转化为一种友好的竞争,那它就能为你带来有力的引导和强大的动力。

从我的专业角度来看,任何作家都不该因为嫉妒而被蒙羞,进而陷入孤立。我知道你有嫉妒之心,但这并不妨碍你仍是一位慷慨、忠诚的朋友和同事。事实上,你还可以用嫉妒来提醒自己,慷慨和忠诚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巧妙地甩掉嫉妒之心。)你可以将你的嫉妒骂到顺从,或嘲笑它,或用它来克服拖延,或以上兼而有之。但要记住,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嫉妒,那你的朋友可能也感觉到了。你要相信,有些时候你也会激起他人的嫉妒,而且要对此保持足够的敏感度。所以当你嫉妒他人时,不露声色地提一提你的强项。

最重要的是,你对工作的热爱应当出于这份工作本身,而不是出于它给你带来的认同感。当科学职业作家组织成员莫尼亚·贝克还在上高中时,她很喜欢芭蕾。“我不擅长跳芭蕾舞,”她回忆道,“我的身体根本不听使唤,而且一点节奏感都没有,但我一周还是会去上大概六天课。即便这样,我还是赶不上那些不刻苦但有天赋的舞者。所以为了享受舞蹈,我就得努力地不让这成为我的困扰。”如今,她说芭蕾教会了自己很多在科学写作时也会用到的东西:努力工作、享受过程,并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才能。

本文摘编自《科学作家手册:数字时代选题、出版和成功必修指南》,内容有调整,[美]托马斯·海登(Thomas  Hayden)、[美]米歇尔·奈豪斯(Michelle  Nijhuis)编著;邹贞、朱方译。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开展科学写作的技巧、文化和商务等方面的全面指导,35位杰出的科学作家分享了他们的智慧和具有启发性的故事,可谓成为一名科学作家所需要的工作和发展指南。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构建一个故事,如何寻找素材,如何应对长期从事创作可能面临的负面情绪(如嫉妒、拖延和孤独等),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业务细节(合同、税收、健康保险、储蓄),等等。

本书适合有志于科学写作、对科学写作仍有抱负以及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科技工作者、媒体从业者等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托马斯·海登(Thomas  Hayden),斯坦福大学教授。米歇尔·奈豪斯(Michelle  Nijhuis),美国自由撰稿记者。

邹贞(译者),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科普创作、青年科普科幻人才培养、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等方面研究,曾获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青年短篇科普佳作类银奖。朱方(译者),坚持科普翻译写作近20年。作品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金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本文转自“科学人文在线”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