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象舞指数|科学与年俗碰撞出趣味科普短视频

象舞指数|科学与年俗碰撞出趣味科普短视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李晶 2023-02-20 20:07


 

象舞指数

告诉你好短视频的样子!撷取短视频精华,揭秘成功法宝,带你成为短视频达人。

“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评议聚焦国内主要短视频社交平台头部科普账号的短视频作品,基于数据入围、专家定评的原则,甄选出优秀科普短视频榜单,并邀请权威专家评议,以助推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

近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连续推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依托【短视频融媒体传播评价体系】标准,开展的“科普短视频评议”系列文章,分析“科学普及的好短视频短视频中的科学普及”,汇集权威专家全面深入观测和评价科普类短视频,为科普短视频行业带来理论增量、理念指引和编创指南。

千百年来,元宵佳节一直是中华民俗文化呈现得最为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观花灯、吃元宵(汤圆)、猜灯谜、放爆竹等欢快喜庆的年俗活动传承至今。然而,在阖家欢乐之际,是否有人关注过元宵节与月亮大小之间的关系?央视新闻客户端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科普知识点,推出了题为《元宵夜将迎年度最小满月知识点都在这了》的科普短视频,并登上“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周榜(1月28日—2月2日)。当年俗的热点与知识的盲点相遇,必将擦出有趣的科学火花。

 

“双权威”加持拉满科普短视频可信度

科普短视频的主要功能是面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可信度是第一要务,这就需要传播主体与传播渠道的权威性为其提供保证。从传播主体来讲,这则短视频邀请了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进行讲述,以“最小满月与元宵之夜相逢又有多难得?”“最小满月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观测到最小满月的与众不同”等问题展开,把高深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视听语言,为用户提供了基本认知和行为指引。

从传播渠道来看,这则短视频由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是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产品,体现了伴随着媒介技术发展和媒介环境变迁,主流媒体积极践行媒介融合,并推动其走向纵深化发展的努力。在短视频的创作主体纷繁复杂、内容生产良莠不齐、传播平台广泛多元的今天,主流媒体的科普短视频应当充分发挥在权威性上的优势。

 

多元素助力丰富科普短视频的表现力

科普短视频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国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规划,让全民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技知识。这则视频很好地体现了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的传播宗旨,概括起来有三点可圈可点:一是以月亮为核心展开叙事,其中既有不同视角拍摄的真实月亮,也有月亮运行的轨道图,给用户带来直观视觉体验。二是语言与文字符号配合强化视觉符号效果,受邀专家的详细讲解和字幕的特殊处理(重要词汇以放大形式呈现),辅助了专业化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理解,为用户的信息接收提供有力补充。三是身体符号的运用让视频充满活力。短视频尾声展现了天文爱好者利用相机外接长焦镜头或望远镜等专业设备拍摄月亮,有助于调动用户的科普兴趣。

可以说,这则短视频所展现出的年俗与科学的结合,巧妙地关联了传统节日的话题性和趣味性,以及科普传播的严肃性、严谨性,二者之间的反差为短视频的内容呈现与传播效果均带来了口碑与收益,也为科普短视频的创新发展与价值传播带来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总监制|张弘

监制|周滢、丁迈、陈玲、朱红

撰稿|李晶

专家指导|王挺、马铨

主编|王爽、丁旭、王大鹏

编辑|谢佳琪、尹薇、麻向丽

数据|龙长缨、吴凡、梅杰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CSM瑞享荟”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