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舞指数|《26岁靠自学为国攻克原子弹关键技术》科普短视频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戴树玺 2023-02-13 22:43
象舞指数
告诉你好短视频的样子!撷取短视频精华,揭秘成功法宝,带你成为短视频达人。
“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评议聚焦国内主要短视频社交平台头部科普账号的短视频作品,基于数据入围、专家定评的原则,甄选出优秀科普短视频榜单,并邀请权威专家评议,以助推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
近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连续推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依托【短视频融媒体传播评价体系】标准,开展的“科普短视频评议”系列文章,分析“科学普及的好短视频短视频中的科学普及”,汇集权威专家全面深入观测和评价科普类短视频,为科普短视频行业带来理论增量、理念指引和编创指南。
近日,央视网发布的科普短视频《26岁靠自学为国攻克原子弹关键技术》登上了“象舞指数”总台科普短视频周榜(1月21日—1月27日)。短视频以记者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观众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26岁时靠自学打牢理论基础,攻克原子弹浓缩铀一项关键技术的心路历程和科研经历,是一则生动讲述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故事,弘扬中国特色科学家精神的短视频。
提问步步深入引发兴趣启发思考
“五四三两幺,起爆!”短视频开端展现了我国成功试爆首颗原子弹的现场画面,让观众热血沸腾,满屏“致敬”的弹幕。由此引入,观众跟随总台记者拜访葛昌纯院士,听他讲述研制浓缩铀-235用复合分离膜,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研历程。
受众看到此处,也会产生好奇,为何小小一片薄膜如此重要?它何以能够支撑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爆任务?总台记者替观众向葛老提出问题:“这种分离膜如果没有的话,我们的这个原子弹、氢弹就造不出来?”葛老先给出“对”的明确回答,随后向受众科普,分离膜是浓缩铀-235工业化方法的核心元件,而“制造分离膜是一项技术难度极大,涉及多学科的尖端技术”。
总台记者在讲述中特别提到,葛老临危受命成为分离膜研制负责人时,只有26岁,全靠自学。至此观众又想了解,如此年轻的科学家如何攻克这项紧急的重大任务?短视频通过葛老的讲述和当年学习笔记的展示,让受众深入了解了他刻苦自学多国语言,在技术封锁中努力钻研,靠自学弄清楚理论基础的感人事迹。
自学过程再次启发受众思考,掌握了理论之后,如何在实践中落实呢?短视频通过葛老风轻云淡的讲述,将受众带入到那个夜以继日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年代,跟随葛老一起重温那段勇于创新,最终攻克难关的岁月。
主题层层深入弘扬精神激励后人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看完葛老攻坚克难的事迹,受众也想知道,老一辈科学家的勇气是来自哪里呢?短视频的主题在记者步步深入的提问中层层深化,用葛老的话给出答案:“勇气就是来自于要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要自力更生。”
最后画面定格于葛老手写寄语“材料报国,追求第一”。短视频明确传递出这样的科学家精神: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们就去做,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要靠自主创新。
>科普短视频要有效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大众科学素养,还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老一辈科学家们淡泊名利、勇于创新、赤诚报国的事迹,总是让我们感动,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正如观众评论中所言,观看完这条短视频,可以真切感受到科学先辈们的伟大精神:“老一辈的科研人员,真的是眼中有光芒,心中有赤诚,向他们致敬!”
总监制|张弘
监制|周滢、丁迈、陈玲、朱红
撰稿|戴树玺
专家指导|王挺、马铨
主编|王爽、丁旭、王大鹏
编辑|谢佳琪、那斓馨
数据|龙长缨、吴凡、梅杰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CSM瑞享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