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评论»【书评】南极之难,奇趣盎然——评《南极奇趣》

【书评】南极之难,奇趣盎然——评《南极奇趣》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马行空 2018-10-23 20:33

无论您是否是科考人员、探险家、地理爱好者,说到南极,可能都会立刻憧憬它神秘壮观的魅力,当然也会对于未知的险情心生敬畏。或许您一直渴盼着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南极,却又面对着厚重的专业著作、繁杂的长篇理论,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

《南极奇趣——高登义南极科学考察手记》是一本通俗而大众化的科普读物,贯穿全书的线索除了知识,更有描述传奇经历的故事。如果我在的童年记忆中搜索具有相似构架的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动画片《海尔兄弟》和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在这两部作品中,南极都是主人公行程路线上的重要一站,可以说都展现了南极的“冰山一角”。不过,这本《南极奇趣》虽然篇幅虽不长,但真实性强,南极作为“终点站”,是主人公研究的目标和工作的地点,从而使得南极的形象相对完整和饱满。

彩图是书中最直观、最先吸引读者眼球的元素。《南极奇趣》采用了全彩页的设计,文字中间插入了大量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照片。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瞬间被“南极八种企鹅全家福”萌化;年长一些的孩子则可能对极光的成因和观测方式更加好奇;而成年人甚至老人则可能会将“中山站纪念卡片”视作珍宝,每每翻到这里,都会勾起他们对于上个世纪我国建立南极考察站时艰苦历程的怀念,那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为壮美的一页。

完成一次极地科考,实际上也相当于进行一次冒险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先进而齐全的装备和设施,还是坚定而顽强的勇气和毅力?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同行队员之间的团结、信任和默契。在《南极奇趣》中,作者所在的中国团队,与来自日本的队员们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与深情厚谊,这也为原本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旅途增添了许多生动的情节。

虽然有机会亲身前往南极的人只是极少数,但这不影响我们通过南极引发无尽的遐想并得到深远的启示。在《南极奇趣》的后记里,作者高教授提出了对“征服自然”的怀疑、对“我是谁”的新认识、对“人与自然”的感悟。

20年前的我们,在观看《海尔兄弟》时,大多沉浸在 “十全十美”的套路中,比如幻想着身着短衣短裤登上南极大陆跟企鹅交朋友,而且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化险为夷,仿佛人类必将战胜自然。然而10年前的我们,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或许开始思考南极恶劣的环境对人们的考验将是何等严峻,小说中细致刻画的冰封、缺氧状态直击人心。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那么渺小。

而现在的我们呢?随着《南极奇趣》中的每一幕场景的展开,我的观点逐渐趋于折中,“平等”这个词语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并留存于脑海中。我们人类对待南极,或者说,对待自然界的任何一片区域,都像是对待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人一样,虽然性格不尽相同,但是不论你的赠予或是索取、关爱或是伤害,“他”都将同样地、甚至加倍地反馈给你。

或许,当孩子拿着这本书指着照片问你“为什么人们要趴在地上跟企鹅照相”,你回答说“因为企鹅希望与人类‘平等’相处”时,“平等”这一用词,所囊括的早已不仅限于“人与企鹅”的关系,更是“人与南极”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本书最出乎我意料的“一瞥惊鸿”,当属那些“无处不在”的原创诗词了。高教授原来不仅是一位科考专家和文学爱好者,同时还是深藏不露的“诗人”。也正因如此,在这几次南极科考的众多参与者当中,高教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些故事的最合适的讲述人,成为了《南极奇趣》这本通俗科普图书的最佳编写者。

至此,自觉也应“遥相呼应”赋诗一首。我用李商隐《无题》诗的韵脚,自创了如下七言律诗,敬赠《南极奇趣——高登义南极科学考察手记》。

南极征途难更难,行船遇险受摧残。
突围建站心犹悸,观测奔忙汗未干。
萌物近人传爱暖,夜光夺目抗风寒。
荣归再忆深情泪,奇趣成书携友看。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