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评论»【书评】贴近生活 贴近心理 贴近人文

——读《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有感

【书评】贴近生活 贴近心理 贴近人文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付栋炜 2018-05-15 11:42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是《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的一部低幼科学童话集。作者冰子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是一位医生,却用业余时间热心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和出版了许多童话作品,尤其是他的低幼科学童话,更是亲子共读的最佳读物,广受人们的关注。冰子也因此成了我国“科学童话十家”之一。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共收入25篇冰子创作的科学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儿童情趣,一打开就会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童话故事中所反映的“三个贴近”更是值得人们借鉴。

 

(一) 贴近生活,选取题材、形象

1   贴近生活的题材

一篇好的作品题材,它要么展现了读者所及的现实世界,要么展现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及的幻想世界。

冰子的童话作品题材有很多属于前者,其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狮子照哈哈镜》《打喷嚏》《吹气球》……就拿《打喷嚏》这篇童话来说,据作者介绍,有次他在家中打了个很响的喷嚏,引得两个孩子大笑起来。想不到,他的儿子也跟着打了个喷嚏,这下,更引起了全家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作为医生的冰子立刻闪出一个念头,要是把打喷嚏会传染给别人,一个打得比一个响,编成科学童话,不是挺有趣吗?于是就一口气写出了《越打越响》(后改为《打喷嚏》)这篇科学童话。念给孩子听,果然大受欢迎。

贴近生活的题材是调动儿童情趣的基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如果是由日常生活而提出的选题、触发的灵感,写出的作品,一定会比单纯为介绍科普知识而写科普作品要高出一筹。而且,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来介绍科普知识,小读者也易于理解接受。

在《打喷嚏》中,小猴子感冒打了一个喷嚏,把病菌传给了长颈鹿,长颈鹿打喷嚏把病菌传给了大狗熊,大狗熊打喷嚏又把病菌传给了大象……这样循环往复,他们的喷嚏打得一个比一个响,把左右邻居都传染上了感冒。大家只好到医院去治疗。在医生的精心护理下,感冒才被控制住了。而生活中打喷嚏不捂住嘴,嚏沫飞扬,会传染感冒的知识,也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了。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曾被评为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大老虎的牙齿真厉害,大家见了都害怕。可是,有只狐狸却不怕,还夸口能把大老虎的牙齿都拔掉呢。狐狸给大老虎带来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大老虎吃了一颗又一颗,睡觉时糖也含在嘴里。好朋友狮子来劝大老虎经常刷牙,不然牙齿会蛀掉。可馋嘴的大老虎听狐狸说,刷牙会把糖都刷掉的,就再也不刷牙了。结果,大老虎的牙齿发炎,疼得受不了。大老虎要把病牙拔掉,大家都不敢给他拔牙。最后,还是狐狸帮助大老虎把牙全拔掉了。孩子们在笑声中,也知道了要少吃糖、常刷牙的卫生知识。

幼童们喜欢吃糖果和甜食,由于不适量而造成蛀牙。作者抓住了幼童生活中的这一常见现象,用生动熟悉的艺术形象和新颖的故事情节,创作了这篇低幼童话作品。熟悉幼童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新的主题,才使整篇作品充满了儿童情趣。

2   儿童熟悉的形象

这部童话作品中选取的形象,基本上是儿童所熟悉的,如狮子、老虎、猫、狐狸等动物形象,这易于让儿童走进作品所展示童话的世界中,而且也有利于增强艺术效果。

狮子、老虎是儿童所熟知的,而且在大家的印象中他们是凶猛类的动物,甚至令人感到恐惧。在《狮子照哈哈镜》中,庞大的狮子在哈哈镜前,又矮又小,竟像只小老鼠;而在大家眼中一向温顺乖巧的猫,利用哈哈镜一照,变成了庞然大物,竟吓跑了大狮子。这种形象的颠覆——生活中的形象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产生的反差制造出了作品的幽默感。如果没有读者之前对那些形象的固有印象,也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幽默效果。

一看到《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标题,会联想到“在老虎嘴里拔牙”这句话,狐狸真的能在老虎嘴里拔牙,而且还是如此地轻松。

狮子和老虎作为凶悍的强者,猫和狐狸是值得同情的弱者,这些已被我们所熟悉。作品中的弱者与强者相处,它们的命运引起读者的担忧,但是最终,强者都被猫和狐狸这类充满智慧的弱者给愚弄了,这种喜剧式的结尾,大快人心。而且弱者之所以能战胜强者,是因为它们善于利用科普知识,同时也达到了一种教育意义——智慧改变命运。

 

(二) 贴近心理,构思情节

冰子是位医生,非常熟悉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幼童的主要特点是想象丰富、新奇好动、喜欢冒险。孩子喜欢将他们假想的事物和情景与现实生活中可触摸到、可看到的东西联系起来,冰子善于抓住这些特征来构思童话情节。作品中的情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游戏性强

儿童最喜爱、最热心的事情是他的玩耍和游戏。在《吹气球》中,气球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作者从幼童这一年龄特点出发,借吹气球这些有趣好玩的故事情节,介绍了有关动物呼吸器官方面的知识。挂在树顶上的大气球瘪掉了,大家都来吹气球。可是,鱼只有腮没有肺;青蛙、蛇的肺很小,都吹不了;喜鹊有肺,只吹了一点点大;金丝猴、大狗熊吹得更大了,但一不小心把气又放掉了。终于来了一匹高大的枣红马,他的肺活量大,竟把气球吹炸了。

有关动物呼吸器官方面的知识,本来是枯燥乏味的,但是通过吹气球这一有趣的情节,将这些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2   设置悬念

在《神秘人》这篇童话中,冰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一种高科技的科学知识:脑电波能够被翻译成可听的语言,从而能够了解一个人心中的想法。在传达科普知识时,又体现了爷爷作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小强早上上学一打开文具盒,就收到了一位神秘人送给他的纸条,原来是神秘人猜到了他的心思,警告他不要搞恶作剧。后来,小强想偷偷去少林寺学艺的事又被神秘人揭发了;老师生病了,小强想给老师送水果却没有钱,这也让神秘人知道了,及时给了他钱……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神秘人到底是谁呢?小强一开始以为神秘人是爸爸,但是爸爸否认了,最后,小强终于凭借纸条上的烟草味,发现神秘人就是在“大脑生理研究所”工作的爷爷。正是故事中设置的一个又一个悬念,诱导着孩子们寻根究底的欲望。最终谜底揭晓。

3   反转推进

除了悬念,冰子还善于用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喵呜国灭鼠记》里,小黄猫普普抓的老鼠最多,打破全国记录,成了喵呜国的新国王。他们奋力抓鼠,终于让老鼠灭绝了。没有了老鼠,普普只能让全国的猫都去钓鱼。很快,鱼又捉完了。喵呜国闹起了饥荒。就在这时,邻国的老鼠趁虚而入,差点导致喵呜国的覆灭。幸好最后终于靠“植物猫”“闹羊花”和“鼠见悲”驱走了老鼠,化解了危机。

《纸面》中也有这样反转的情节。黄牛妈妈带儿子小牛去素菜馆吃纸面,吃了一段时间后,小牛长得又快又壮。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黄牛妈妈舍不得多花钱,决定自己做纸面。谁知,她用花花绿绿的彩纸来做纸面,由于彩纸中含有铅,小牛吃多了,导致铅中毒,生了病。在马医生的劝导下,黄牛妈妈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起了健康的纸面。

 

(三) 贴近人文,丰富主题

科学童话虽然介绍科普知识,但却属于儿童文学。文学的力量就在于传递真善美。一部经典的作品,会让读者有常读常新的韵味。如果科学童话只是宣传科普知识,即使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和美好的语言,而没有深刻永恒的主题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那也只能让人一略而过。一部优秀的科学童话,应当是科普知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冰子的科学童话正是这种结合的典范。

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篇童话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

“嗬,狐狸把老虎的牙全拔掉了。

瞧,这只没有牙齿的老虎成了瘪嘴老虎啦。

老虎还挺感激狐狸呢,他说:“还是狐狸好,又送我糖吃,又替我拔牙。”

这最后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就告诉孩子,给你吃糖的人,不一定真的对你好,最后还可能会把你的牙齿全拔掉呢!这一点点哲理,即思想性,就使一篇科学童话的思想内涵丰富了。

这种教育意义不是直白的道德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感化。

一篇科学童话如果有多层意思、多种作用,应该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孙悟空历险记》中的孙悟空,在人体中历险,他遭遇了很多窘境,与以往人们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截然不同。曾经他有七十二变,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可是,在现代人类面前,他却有点束手无策,只能乖乖投降了。在这里,读者不仅了解了人体的健康知识,更会感觉到人的伟大与神奇,对生命多了几分敬畏,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冰子喜欢借大家本来熟悉的形象,拿来颠覆,而这种颠覆又具有时代意义。

在《弥陀佛生病》中,借菩萨也会找医生看病这件事,来为大家科普看病要找医生,而不应去求菩萨。

在《他们有了新职业》中,猪不仅只是吃了睡、睡了吃,还能用鼻子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大黄狗也不再仅仅只会看门了,它还可以给又聋又瞎的主人做向导;猴子也不仅仅只是在马戏团里踩钢丝,它还可以当护士,照顾人的饮食起居;鸽子不仅仅能送信,还可以送血样;老鼠也可以当“好人”,它可以钻进每个旅客的旅行包里,检查里面有没有炸药、走私的毒品和黄金,有的还可以当发电工人,有的老鼠在医院里工作,常常忍着痛给医生做各种试验,有的还献出了生命。

《小雪花医生》中的小雪花一路地帮助大家,为冻得蜷缩着身躯的小麦苗送去棉被,与病菌、蚊虫和苍蝇作斗争,为发烧的小兔子降温,毫不嫌弃地把自己的身躯贴在小松鼠的伤脚上,为它消肿……最后为了给手术中的孩子降温,牺牲自己,化成了清水,变成了蒸汽。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让小雪花的形象得到了升华。

这些作品都不仅仅在传播科学知识,而同时传达出了一种“真善美”。猫和老鼠不再是死敌了,他们能够对话,甚至可能还会和解;动物们与人类一起为新生活做贡献……尽管孙悟空在万能博士的人体中大闹,但最后也与万能博士和解了。万能博士放了那些小猴子,而孙悟空也对万能博士佩服得五体投地,答应帮助万能博士去遥远的银河系探险。

作者是在有意识地把思想性融入作品之中,从而使他的科学童话不仅儿童可以读,连成人也会喜欢,既能享受科学知识的传播,又能回味无穷,得到人文理念的熏陶。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