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热爱祖国与研究乡土

热爱祖国与研究乡土

中国科普作家网 2014-12-19 14:25

                                                作者:金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19

【公园入口处,用天然的原木搭起的一座门楼上,正面是用西班牙文写的“火地岛国家公园”的字样,背面写的是“认识祖国是你的义务!”】

火地岛,孤独地矗立在南美洲最南边的寒冷海水中,与冰雪覆盖的南极遥遥相望。这里,在海湾、山岭、冰峰的怀抱中却有一处面积很大的火地岛国家公园,遍布山毛榉、野樱桃、桦树的寒带森林,以及大片的草坡和湖沼,在这天之涯海之角构成奇特而莽荒的风景。

公园入口处,用天然的原木搭起的一座门楼上,正面是用西班牙文写的“火地岛国家公园”的字样,背面写的是“认识祖国是你的义务!”

这耐人寻味的标语很是吸引眼球,也令人怦然心动。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去那里的,至今记忆犹新。

的确,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大自然,这大概是天经地义的,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至于爱国的内涵,当然也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诠释。依我之浅见,有一点恐怕是基本的,这就是对于祖国的大自然,她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湖泊湿地,乃至戈壁荒原和动物植物,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爱国爱国,连祖国的大自然都十分陌生,你所爱的国家是个什么模样都十分模糊,这还从何谈起呢?打个不太确切的比喻,人人都会说爱自己的母亲,恐怕没有谁不记得母亲的音容笑貌吧!

我非常赞赏火地岛国家公园那醒目的警句:“认识祖国是你的义务!”当然,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大自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参观国家公园(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以直接体察祖国山川的壮美;观看有关专题的影像资料片或看书,也可间接获得大量信息。除此之外,提倡青少年从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了解故乡的大自然,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认识祖国的重要一步。

热爱故乡也即寄托了爱国之情。那么,认识故乡的大自然,从哪里下手呢?近日重读前苏联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院士主编的《研究自己的乡土》(侯学焘、陆漱芬、李旭旦、张荣祖、孙承烈、徐成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5月),诚如书名,这是一本帮助有志于研究乡土的青年们如何开展乡土调查的读物。

该书的特点是将专业科技知识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它从野外调查如何辨别方位和测绘地形图开始,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地质观察、如何采集矿物、怎样研究地形、河流与湖泊的研究、怎样观天和预报天气、土壤研究、植物与动物等。除了自然科学的内容以外,书中还对考古和乡土的历史等人文学科的野外调查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每一章都由一位擅长该领域的专家撰写。由于原书是为本国青年所写,因此内容的地域性很强,都是列举俄罗斯本土的实例,这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研究自己的乡土,不仅仅是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增加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与山川草木亲密接触,将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感时序之演替,知草木之枯荣,听高山流水之天籁,感花鸟虫鱼之无忧,可涤荡胸中之杂念,洗去俗世之尘嚣,置身自然界的思想升华,乃精神净化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才能感受宇宙的浩渺,自然的奥妙,万物的神奇,认识人类自身的渺小,进而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潜移默化,影响至深。

当然,也只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溯河流之源而上,循山岭之脊而行,追踪野兽足迹,寻访密林深处,我们才会不断发现由于贪婪和无知,人类野蛮地掠夺、毁坏大自然的种种劣迹,因而酿成的生态灾难,也因此触动麻木的神经并唤起心中的良知。

期望中国的专家们也能根据本国国情编写类似的科普读物,引导青少年走向大自然,用科学眼光去研究自己的乡土,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科学训练。

《中国科学报》 (2014-12-19 第11版 作品)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