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那令人怀想的童年

那令人怀想的童年

中国科学报 金涛 2017-02-21 14:19

作为个人来说,童年回忆是温馨而充满诗意的。不过我在这里不会饶舌地咀嚼个人的童年琐事,使我感兴趣地拣起童年这个话题,源于一本很有趣的读物:《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美]泰勒何德兰,[英]坎贝尔布朗著,群言出版社2000年3目)。

这是两本合在一起的书:美国传教士泰勒何德兰长期生活在北京,写的是《中国的男孩和女孩》(译者魏长保、黄一九);英国传教士坎贝尔布朗长期生活在山东青州,写的是《童话中国》(宣方译)。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即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的生活。

由于成书年代很早,1909年,书中记载的是一百多年前我们祖辈的童年生活。尤其珍贵的是,作者以当时最好的摄影技术摄下了中国儿童的众生相,他们的衣着、游戏、玩具和娱乐,重现了我们祖辈曾经拥有的遥远的童年!

很有趣的是,该书作者并没有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当年中国儿童的食物和衣着这些物质生活要素的层面,而是把重点转向陪伴中国儿童成长的精神生活的层面,这就为我们保留了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样,伴随一个幼小生命成长的精神要素,是母亲(或奶奶、外婆、保姆)的摇篮曲或儿歌。作者在书中写到,中国儿歌的语言韵律感极强,我就搜集到500多首儿歌,首首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儿歌在全中国已广为人知,并反映出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孩子们的童心其实都是相通的。这些儿歌,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随着社会变迁,恐怕多数也开始失传了。

该书以较大篇幅,配以照片,记录了中国儿童的游戏。男孩的游戏,是街头巷尾穷孩子的娱乐。男孩的游戏名堂很多,捉迷藏、老鹰抓小鸡转肉轮、冲撞人墙的跑马城、棍球等;女孩的游戏,当年只能在少数学堂里可以见到,如赶集转磨浇花卖花找金子等。有趣的是,女孩的游戏常伴以幽默诙谐的歌谣,充满了快乐的气氛。除了这种自娱自乐的游戏,书中也提到走乡串户的民间艺人给孩子的童年带来的快乐:街头杂耍艺人的表演,变魔术的艺人的绝活儿,木偶戏,有狗熊和小狗、小老鼠表演的杂技,以及草台子表演的古装戏剧等。就像鲁迅笔下的社戏,这些民间艺术家的表演,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长久难忘的欢欣与惊喜。

关于中国儿童的玩具,种类也非常多,大概今天在乡村集市上,甚至北京春节举行的庙会上,还可以找到当年的儿童玩具的踪影,如秸秆做的风车,泥塑的小动物,免儿爷、大阿福、空竹等。值得一提的是,对儿童玩具的七巧板,书中作了详细介绍,配以插图,指出七巧板的构图与古典诗词的意境相配合。当孩子玩七巧板时也熟记了诗词。关于这方面,我估计已经失传了。

读这本书时,我也不知不觉回想起故乡年节的灯火,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走旱船的热闹。我仿佛看见孩子们沉浸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的狂喜与一声声惊叫,看见了邻居可爱的女孩在巷子里跳房子、踢踺子,小辫子飞舞的身影;也听见了老奶奶轻轻摇着摇篮中的小孙子,嘴里哼着无名曲、自来腔的古老歌谣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