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为大众健康书与呼——记著名医药科普作家胡惟

为大众健康书与呼——记著名医药科普作家胡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管理员 2017-02-22 09:30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一句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古老的民谚,也说明了社会传统历来都看重良相和良医。能为良相者寥寥,而为良医者,经过一番奋斗,则有可能成为事实。人们把良医与良相相提并论,说明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但如果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向大众宣传普及医学保健知识,在促进大众健康方面做出了贡献,则取得了良相与良医兼有的社会效益!

一天,胡惟勤副主任医师正在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办公室里忙碌着,突然来了一位白发播然的老妪。老妪一进门便哭泣着说:胡医师,您救救我的儿子吧!原来,老妪年已88岁,她唯一的50多岁儿子患了绝症,在多方求医无效的情况下,通过收听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从杭州闸口辗转来向胡医师求救。胡医师,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儿子呀!我88岁了,除了儿子我靠谁呀?!说着,说着,泣不成声,扑通一声便给胡医师跪下……胡医师赶紧用双手扶起老妪,轻声安慰她:您的事,我一定想办法给您解决……其实,胡惟勤医师在杭州人民广播电合的办公室里,每周六的上午专门辟出半天时间,为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免费咨询和诊治。经他手医治或介绍给有关专家治愈的病人已不计其数!

人们认识胡惟勤医师,主要不是在某家医院的门诊室里,也不是在某个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中,更多的是通过空中电波在电台健康节目中,在浩瀚的医学科普书籍中,在《每日商报》健康俱乐部免费健康大餐——胡惟勤声情并茂的说大书中,甚或是在夜深人静之际聆听悄悄告诉你节目之中。也许,说胡惟勤是名震一方的名医,还不如称他是一个以大众健康为已任的著名医学科普作家更贴切!至今,他已出版发表了100余万字的医学科普作品,撰写的医学科普作品累计获全国奖6次,省级奖15次。获得多项荣誉和担任多个社会职务。

中医世家的滋养

胡惟勤是怎样走上医学科普创作道路的呢?

医学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健康的大事,大多人的医学健康知识都是通过书本、报纸或电视、电台等媒体获得的。从事医学健康知识普及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科普作家,更应是一个医学专家。因为医学知识的专业性、精深性和对健康影响的重要性,不是医学专家,他就无法担当起科学的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胡惟勤的医学科普创作道路正应证了这一论断。

1936年9月20日,胡惟勤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胡开培是杭州的一位名中医,在胡惟勤出生那年获得了中医师资格。胡开培在中医治疗乳腺炎方面独树一帜,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因此,找胡开培看乳腺炎的人很多。有一些在他处难以治愈的乳腺炎,在胡开培这里往往手到病除。乳腺炎病人逐渐减少后,胡开培改治小叶增生症。由于积累了治疗脓肿的经验,也兼治其它脓肿类疾病。在胡开培高龄时,还治好了自己的脓肿类疾病。由于受到家庭医学熏陶,胡惟勤从小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家人也希望他继承父业。高中毕业后,胡惟勤考进了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一直在杭州从医。由于大多人喜欢搞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缺少人手。而胡惟勤对此却自己的见解。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呢?很多人会说:药到病除。但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却不这么认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魏文侯问扁鹊;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位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你名气最大,为何医术最差呢?扁鹊说:我治病,是于病情严重之时,敷药、开刀,动作颇大,因此名气大。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人们以为他只能治小病,因此只在本地有名。而大哥,是治病于发作之前,让人不得病,所以名声不响,其实他水平最高。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得了病再治,就像口渴了才开始凿井,要打仗了才开始铸造兵器,太晚了。胡惟勤认为,既然治未病是最高明的医生,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选择了预防医学这个冷门,后来索性调进了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从事疾病预防工作。并一干数十年!

科普佳文的启发

胡惟勤走上医学科普创作则是受到《健康报》一篇文章的影响。1980年的一天,他看了《健康报》的一篇关于鼓励医学工作者从事医学科普创作的文章,这篇文章论述了医学科普对大众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健康不健康可以受一篇文章的影响。医生应该也可以成为科普专家!胡惟勤被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他想,是呀,治未病最高明的手段是对大众进行健康教育,让大家获得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的理念、养成健康的习惯,生命之树才能常青。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群众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病。最高明的是医家,能把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功能康复等医疗的全过程。要为大众健康作贡献,应该写医学科普文章。胡惟勤认为自己从小喜欢唐诗宋词和武侠小说,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同时懂得医学知识,应该能够做好医学的科普创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处于百废俱兴之际,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一个新的景象,健康教育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全国各地的医学科普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新创刊了约2000家报刊。浙江省的《浙江卫生报》《杭州卫生报》也应运而生,为医学科普文章提供了发表的阵地。于是胡惟勤写出了最早的一批医药科普文章《华佗和麻沸散》《记叩诊的发明者廖扑尔特》《最早的胃液分析》等,由于他扎实功底,创作稿件的命中率很高。这一发而不可收,他从此走上了医药科普道路。

创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报刊上发表的医药科普文章大多存在二个通病,一是叙述文较多,偏重于一般医药卫生知识介绍;二是从内容到形式创新不够,报刊发的医药科普文章有类同感。如何才能写出既有医药保健知识,又能让读者读来津津有味的文章呢?胡惟勤认为,要写出读者爱看的医药科普文章,一定要与文学艺术相结合,把医药保健知识与文学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共融,才能让医药科普文章起到良好的科普宣传作用。

那时杭州市每年举行的爱国卫生运动中都有灭鼠活动。由于胡惟勤是搞预防医学的,因此,是灭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了使灭鼠卓有成效,胡惟勤研究了老鼠的生活习性,掌握了老鼠的活动规律,他发现每一群老鼠都有一只鼠王,统帅着整个鼠群;老鼠在过冬前会储备充足的粮食;鼠群中一只老鼠因吃毒饵死去,那么,老鼠便会在毒饵上拉屎撒尿,其它老鼠便不会再吃毒饵等。1983年,中国科普创作协会举办现实题材的科学文艺征文比赛,胡除勤准备应征。怎么写好这一作品呢?他根据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十分熟悉老鼠生活习性的特长,决走写一篇科学童话。他在这个故事里设计了人与老鼠二条主线,写老鼠如何狡黠不吃毒饵和人如何利用老鼠的这一习性,研制出对付老鼠这一习性的新毒饵,这一科学童话被取名为《褐鼠国覆灭记》,发出后于1983年7月,获得了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授予的现实题材科学文艺征文奖。

获得中国科普最高协会作品奖,标志着创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鼓舞了胡惟勤写出更好作品的信心。此后,在全国各地报刊获奖作品逐渐增多。如《打针吃药为何间隔时间不同》获《健康报》合理用药征文奖;《郑人买鞋》获湖南《大众卫生报》征文二等奖;《别了,慢性尊麻疹》获《天津科技报》优秀文章奖;《来自天庭的音乐声》获21金维他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共计有30多篇。

获奖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是将深奥的医学论文转化为通俗科普作品,如1981年2月1日发表《汤泉卫生报》上的《锡壶的秘密》,是根据农村用锡壶盛酒对健康危害的调研论文写成的。我国沿用锡壶盛酒由来已久,这种状况城市里已较少见,但在农村中使用仍较多。但因锡壶在加工过程中在锡中掺人铅,因此,锡壶的铅含量十分高,平均达到70.7%,最高的竟达95%,据测定,一把含铅量85%的锡壶盛酒3小时后,每公升酒中含铅量便有437.5毫克,6小时达510毫克,9小时达620毫克,24小时竟含有1750毫克,因此,用锡壶盛酒极易造成铅中毒。贝壳类食物有益于性功能,但人们对贝壳为何有益于性功能却觉得迷惘。科学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贝壳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锌,假如人体中缺锌,便有可能导致性功能衰退。于是胡惟勤根据科学研究新成果,写出了《夫妻和谐素——锌》的科普文章。从此,锌被人们称为夫妻和谐素,并被多篇文章引用。

文章的标题,既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又是文章内涵的高度浓缩。一个好的文章题目,不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会起到与文章相互映衬的作用。胡惟勤对每篇作品的文题都经过认真仔细的反复推敲,有的采用成语故事作题,如《郑人买鞋》,讲的是穿高跟鞋对健康影响。有的是对医学保健知识的艺术概括,如《母子夺碘》,讲的是孕妇应多吃含碘食物的;有的是选取事件的特色,取得别出心裁的篇名,如《色彩办院》等。取得一个好的文题,便是写好了文章的一半。读胡惟勤的医学科普文章,总是悬念又叠加,充满了新鲜感,令人不忍释卷。

科普创作多面手

从医学科普创作角度讲,胡惟勤是一个专家,更是一个广博之士。尽管他是创作医学科普文章的高手,但他并不拘泥于文章这一形式,他在医学科普形式作了深人研究,有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独创。

胡惟勤创作过多部电视科教片,如《分餐饮食》《年货莫多办》等。宣传饮食卫生的《分餐进食》,是深人到众多家庭里拍摄的,获得了省科教片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曾于1987年1988年连续播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与广大民众面对面地宣讲医学科普知识,具有直接、通俗、贴近生活等特点,1995年,由胡惟勤牵头创办了由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委员会成员为基础的杭州医学科普讲师团,胡惟勤亲自担任团长多年,医学科普讲师团的成员深入到杭州城乡的角角落落。2003年在医学科普讲师团的基础上,经杭州市科协批准,成立了有更多会员参与的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师团,向全市社区居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胡惟勤担任副团长多年。

胡惟勤还不满足于此。如何才能为群众医药健康咨询提供便捷的服务?在胡惟勤的一手策划下,杭州市防疫站于1989年创办了杭州市电话医生。群众不出家门,遇到医学难题,只要打一个电话给医生,电话医生便会给他剖析病情,提出初步的治疗建议。这一别出心裁的一个举措引起了全国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具有广泛影响的《报刊文摘》等4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报导。打进电话医生进行医学咨询的不仅有杭州当地的老百姓,还有远在沈阳、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市的群众。此后又推出了杭州BP机医生杭州保健电话医生,都收到了较好效果。20年过去了,杭州市的电话医生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从1993年起,胡惟勤走进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主持悄悄告诉你节目。这个节目是宣传性科学知识的。每到晚上10点至11点,一些在生活中存在难言困惑的听众,便打进热线电话,向胡惟勤进行医学咨询。悄悄告诉你是全国第一个传播性科学的电台节目,2009年胡惟勤在一个社区作医学科普报告的课间,有听众高兴地对他说:胡医师,我们早在电台里听过您‘悄悄告诉你’节目了。

 

胡惟勤医学科普工作中亮丽的一笔可说是他首创的医学科普大书。胡惟勤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医学科普让老百姓听起来更有听头,他尝试着自编自创说健康大书。2004年12月10日,《每日商报》创办的健康俱乐部首场专家报告会推出的首场专家报告会,第一个受邀作专家报告的是胡惟勤说书。《每日商报》对他的健康说书作了这样的评论: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胡惟勤同志积数十年医疗预防的经验,十余年电台、电视直播科普讲座的历史,提炼古典文学和现代医学之精华,吸取杭州大书、北方评书、相声滑稽、苏州评弹的灵气,独创健康说书艺术。他的说书,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顺应时代潮流;他的说书,数据详实,事例典型,极富人情冷暖。听他说书,你会情不自禁地会意领首、击节感慨,时而微笑、时而惊呼。最后警醒良知,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至今,他的健康说书已经说了数十场,听众达到上万人次。如你亲临胡惟勤健康说书现场,聆听他独具魅力的健康说书,进人胡惟勤的风趣生动的说书氛围中,你肯定会频频领首:胡惟勤的说书确有独到之处,他的说书比《每日商报》的评论更具吸引力。

胡惟勤的医学科普事业硕果累累,且涉猎的范围广,独创的医学科普形式多,开辟了医学科普创作领域的新天地。为此,他曾多年担作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医学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和浙江省科普作家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多次获得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家、杭州市优秀科普作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普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4月,他主编的42万字的《影响家人健康的550个细节》,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首次印刷5100册。今天,胡惟勤虽已过古稀之年,但我们每天仍能在电台里、电视里听到他敦厚温和的嗓音,见到他慈祥、端庄的身影!老骥伏枥,事业无涯,胡惟勤正谱写着医学科普事业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