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医学科普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杨秉辉 2017-07-13 17:06
7月8日下午,上海市“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暨第九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提高)班首场专题讲座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讲。资深科普专家、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教授作为主讲,以《科普创作概论——以医学科普为例》为主题,结合自己将近50年的科普工作经验,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畅谈了科普创作的各个要素及其意义。
杨秉辉教授在做报告
杨秉辉教授作为医者50多年,救人无数,同时也是一位健康教育专家。他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名医坐堂》讲座的开创人、全国肝癌筛查工作的主要开创人,并在科普领域耕耘半个世纪,始终致力于推动公众对健康的科学认知,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 杨秉辉教授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重视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社会进步。 今天的科普工作被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科普是全社会的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重点在青少年,对象包括所有的民众。而科普工作,除了普及科学知识,还要倡导科学的方法、传播科学的思想、弘扬科学的精神。
杨秉辉教授强调,所有能够给予大众的,触角能够传达到大众的媒介,都可以利用,科普创作是其前提和基础。另外,科普创作还要讲究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通俗性、实用性。杨教授以自己从事医学工作和医学科普过程中遇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分析了科普创作的上述要素,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了科普作品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积极提问,向杨秉辉教授请教了关于如何积累科普创作资料、如何选择科普创作题目,如何在针对青少年、中老年特点进行科普创作等问题,甚至讲座结束后,还有学员还围着杨教授请教,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主讲人简介】
杨秉辉,我国肝肿瘤内科的知名专家,曾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他是医学科普、健康教育的倡导者,曾获得上海市“科普杰出人物奖”。50余年来他撰写科普文章近千篇,走进社区开设讲座600余场,曾在上海广播电台开办健康科普类节目20余年,并出版过多本科普书,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