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李建臣:古希腊文字与文明

李建臣:古希腊文字与文明

好人老李 李建臣 2020-05-19 11:11

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李建臣日前应邀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博士生做线上讲座《书业与文化传播》。兹节选部分内容发布。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100年前,德先生和赛先生来到中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了现代文明。这两位先生的祖籍都在古希腊。

提到希腊,人们常会想到爱琴海。我们看希腊的版图,希腊半岛与爱琴海相偎相依,有点像我们的双鱼太极图,充满浪漫风情。

谈到古希腊,必须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这里的“希腊”是个地域名称,不是国名。古希腊城邦林立小国寡民。一般的城邦规模或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依城而建。全盛时数百个城邦并立,散布在今希腊本土、小亚细亚西海岸至黑海沿岸、以及意大利南部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公元前8世纪时,在雅典附近有一个城市叫Hellas,城中的人叫Hellenes,他们的语言叫Hellenike glossa。后来许多城邦的人都开始说这种语言,渐渐地所有说这种语言的人都被称为Hellenes,于是Hellas也便泛指说这种语言的整个地区了。中文“希腊”之译即源于此。而Greece则是现在这个国家的名称。所以Hellas与Greece虽都被译成希腊,但是含义不同,一个源于历史地域,一个是国名。

古希腊文明可以粗略地分为六个阶段:

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

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

黑暗时代:约公元前1200年—前800年;

古风时期:约公元前800年—前500年;

雅典时代:约公元前500年—前300年;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23年—前30年。

在不同阶段,希腊文字发生过重大变化。下面我们简要介绍。

一、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

地中海是大西洋的一个内海,而爱琴海又是地中海的内海。在爱琴海的南端,有一个岛叫克里特岛,面积有我们海南岛的1/4大。欧洲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即闪现在这里。

大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克里特岛上存在着一种文明,叫米诺斯文明。米诺斯这个名字,来自于传说中克里特岛的一个国王叫米诺斯。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里特岛附近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同时带来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使克里特岛备受摧残。之后不久,在公元前1420年左右,迈锡尼人征服了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至此谢幕。

米诺斯人使用着一种线形文字。迈锡尼人来了之后,对这种文字进行了改造,结合自己既有文化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线形文字。为了有所区别,后世的考古学家把前者称为线性文字A,把后者称为线形文字B。


线性文字A

米诺斯文明谢幕之后,线性文字A便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迈锡尼文明

那么迈锡尼人是什么来历呢?他们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这个半岛处在希腊半岛的南端,从地图上看,就像希腊半岛向海洋探出的一只手。

大约4000年前,迈锡尼人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后来逐渐走向繁荣。在征服克里特岛约200年后,北方的多利亚人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多利亚人即是后来的斯巴达人,崇尚武力,比较野蛮。他们的入侵,使存在800多年的迈锡尼文明走向衰落。用这几天流行的一句话说,叫做后浪推前浪。

后人把克里特-迈锡尼两段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线形文字B也继步A之后尘,淹没于历史尘埃中。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现了一些泥版,上面刻有符号,推断应是文字。他经过认真研究,发现这些文字虽然都是线形文字,但是明显属于两套文字系统。于是他把这两类文字分别命名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


线性文字B

1939年,英国考古学家布勒根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又发现了大量刻有线性文字的泥版。经比对,与伊文思发现的线形文字B属同一类,说明迈锡尼文明确实在使用线形文字B,而且与克里特岛发现的文字有联系。

伊文思非常希望能破译这些文字,但是他把这些宝贝攥在手里40多年,直到1941年去世仍没有突破。在逝世的前五年,伊文思召集了一个学术会议。与会者中有一个14岁的男孩叫文屈斯,对此兴趣浓厚。经过16年的努力,文屈斯终于破译了线性文字B,揭开了迈锡尼文明的面纱。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天才竟在34岁死于车祸。而线性文字A则至今尚未破译,被称为考古学上的“圣杯”。

三、黑暗时代

在迈锡尼文明谢幕后的400年间,希腊又回到了“黑暗时代”,呈现了断代史。说这一时期黑暗,除了社会生活原始、野蛮、愚昧之外,也因为这一时期很少有文字记载,文明之光黯淡。

在此期间,希腊主要有四种方言。其中爱奥尼亚方言基因强大,逐步成为主流。爱奥尼亚是古希腊的一个部落群,在爱琴海东岸、小亚细亚西端,以米利都、以弗所一带为中心,包括附近一些岛屿。在随后数百年中,爱奥尼亚方言逐渐衍变为希腊语,其使用范围几乎遍及亚历山大帝国全域。

希腊字母源自腓尼基字母。腓尼基位于地中海东岸,核心区域大致在今天黎巴嫩一带。腓尼基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也是以城邦形式存在,从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消失。腓尼基文明曾经很辉煌,对爱琴文明影响巨大。腓尼基人在文化上的一大创举,便是创造了腓尼基字母,并且成为后来欧洲各种文字字母之祖。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腊文字借鉴腓尼基字母而诞生。


古希腊文字

希腊文是欧洲文明的第一种语言文字。以希腊文书写的著作数量众多,《荷马史诗》是较早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黑暗即将结束之际,先是在民间口耳相传,后来成为说唱艺人的素材,经盲诗人荷马整理,成为一部伟大史诗。至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文字版,后世又做了部分编订。作品叙述了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一些故事。我们中学课本里就有其中的一段《木马计》。

《荷马史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史学价值。作品不仅大量记述了迈锡尼文明及黑暗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和民俗等多方面价值,而且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社会最重要的史料,直接孕育了古希腊史学。二是文学艺术价值,堪称西方文学的起点,对后来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有重要影响。三是思想价值,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

神话是希腊文化的重要源头,最早产生于爱琴文明。人类在蒙昧时代,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莫测,于是他们想象宇宙中一定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生命,这些生命具有超人的力量,但也有人类的情感和品格,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些神话人物有的出现在了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中,可见历史悠久。但是到了黑暗时代,这些神话反倒仅存于民间的口耳相传之中。早期比较集中反映神话故事的作品主要是《荷马史诗》和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


木马计

赫西奥德与荷马大体是同时代人。《工作与时日》是赫西奥德创作的一部有关劝诫的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神谱》则是古希腊最早系统地描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把诸神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史学界一般认为《神谱》为赫西奥德创作,但尚存争议。在后来作家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反映希腊神话的内容,如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及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等,都为西方文学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古风时期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两种称谓角度不同时间一致。这一时期希腊文明的重心主要在爱琴海东岸的爱奥尼亚地区,人们重点关注和探索的是世界万物,如世界的本原、万物的起源、物质的构成、如何解释自然事物的多元、如何通过数学来描述自然等。代表性学术流派有爱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艾菲斯学派等。虽然他们的思想很不完善,但是作为西方理性文明的源头,他们对人类思想启蒙作出的贡献不可估量。

1、爱奥尼亚学派

该学派亦称米利都学派,由泰勒斯创立。泰勒斯生于前624年,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表面现象的背后都存在一种始终不变的东西。他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万物本原”这个哲学命题,并且提出“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被誉为“科学和哲学之祖”。爱奥尼亚学派放弃诗人的想象,也抛开神话传说,力图用人类的理智来认识世界。作为创始人,泰勒斯对数学具有开创性贡献。他第一个提出了命题证明的思想。这不仅是数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逻辑证明,可以揭示各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成为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他自己也确立并证明了一大批几何定理,如直角都相等、对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直径等分圆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全等三角形定理等。泰勒斯还利用日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准确地预测了日蚀,测定一年为365日,测量太阳的直径误差也很小。

2、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生于撒摩斯岛。该学派提出“万物皆数”,认为数是万物本原,事物的性质皆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世界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形成秩序。基于此,他们首先在数的理论、数的性质、数的分类、数的计算等层面做了深入研究。勾股定理在古代东西方都曾独立发现,但毕达哥拉斯最早给出了证明。

该学派还引发了数学史的第一次革命。事情是这样:毕达哥拉斯提出“一切数均可以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然而,学派中一个成员提出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大家算来算去,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2来表示。这一发现在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2的出现,使数学成为了超越常识的理论。

该学派对数与美的关系也做了深入研究。他们提出“美即和谐”,发现了黄金分割,还发现和谐的音乐与数有关。当一根琴弦被缩短一半时音调会提高8度,3∶2时高5度,4∶3时高4度。通过数的变化找出了音节、音高及和声的规律。

该学派还认为,外在的艺术和谐与灵魂的内在和谐如果同频共振,则“同声相应”,可以陶冶性情,美化情感,净化灵魂,使人精神解脱。


李建臣考察古希腊海神庙

3、艾菲斯学派

艾菲斯即以弗所,是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圣地。圣保罗曾在此传教,圣母玛利亚也在此度过晚年。

艾菲斯学派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提到赫拉克利特,人们立即会想到他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他是西方辩证法的祖师爷,曾写过一本书叫《论自然》。他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以火为起点和终点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他断言每隔一万年,世界就将在一场大火中焚毁,然后又从火中产生出一个新世界,就像神话中的凤凰涅槃。

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仅遵循一定规律,而且背后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本质上的原因。他把这种规律或本质称为“逻各斯”,认为万物都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变化;具体事物是可感的,而隐藏在事物背后、支配事物运动变化的逻各斯是不可感的,只能靠思想、理性去认识;人类的智慧就在于认识逻各斯。逻各斯概念提出后,广泛为西方各哲学派别所沿用。甚至可以说,逻各斯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为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除哲学思想外,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也光辉灿烂,如大量的廊柱环绕式建筑及千姿百态的人物雕塑。米隆的《掷铁饼者》使雕塑艺术走向高峰,波留克列特斯在他的著作《法则》中提出,人的头部与人体之比应为1∶7,至今仍是全球的审美标准。

五、雅典时代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大咖灿若群星,如三大悲剧作家、三大喜剧作家等。这里简要介绍几位不能不介绍的人物。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同时在欧洲文化史上被认为是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圣人、殉道者,地位类似于孔子。

雅典是最早出现民主政治的城邦。公元前594年,梭伦出任第一任执政官,使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50年后,伯里克利连续执政14年,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全社会崇尚知识、理性和论辩,形成了创新思想大爆炸的社会文化生态。而苏格拉底即出生于雅典、成长于这一时代。

苏格拉底的伟大在于把目光从自然转向“人”。他认为自然真理生生不息永无穷尽,由此得到的知识,也具有不确定性。而要追求永恒真理,就必须抓住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人”。从此,“人”便与自然区别开来,成为关注的核心。

人的本质是什么呢?当然是灵魂。之前的哲学家对灵魂认识模糊,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苏格拉底则明确地将灵魂看作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精神实体。他以主体、理性、抽象、思辩代替宗教神话,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理念论(也有人译成唯心主义)。他将早期哲学家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高度,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系统思想观的哲学家,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

他认为质疑是产生真理的重要途径。他母亲是个产婆,他受到启发,也把自己比作产婆,把自己的教学方法比作助产术。他认为人们经常怀有“正确的知识”但不知晓。自己只是通过诘问,剥茧抽丝去伪存真,帮助他人认识正确知识。所以他说自己是在为思想接生。

苏格拉底毕生从事教育,不分场所,有教无类,且分文不取,为追求真理贡献一生。他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知识,一切不道德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在他40岁的时候,伯里克利死于瘟疫,之后雅典的民主制度便走向异化,衍变成了无政府主义,以至于领导人的产生通过抽签决定。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术业有专攻,治理国家需要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广博知识的专门人才;民主制度不是抓阄,既要用有才能的人、让他充分施展、又要有制约机制。所以其后30年,他全部精力都致力于教育。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不仅慷慨悲壮,颇具殉道色彩,而且为西方法制做出了彪炳千秋的诠释。具体情况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战胜了雅典,并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这个傀儡政权治国无方却大开杀戒,所以不到一年就被推翻,雅典很快又恢复了民主制度。之后,人们开始对傀儡政权的暴政恶行进行清算。这时有人提出,这个傀儡政权之所以实行暴政,是因为其负责人听信了苏格拉底的教唆,而且苏格拉底是个无神论者。苏格拉底对此做了回应:一、这两个人确曾是自己的学生,但在暴政期间,自己并未与他们合作;二、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是神圣的,自己即使对他们说过什么,也不应因言获罪。对苏格拉底的辩解,新政权执掌者意见不一。最终经过投票表决,以微弱多数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对此,许多人认为苏格拉底冤枉,力主让他逃走。然而苏格拉底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就必须尊重法律的权威,这是一个社会的最后防线。于是选择慷慨就义,也成为了捍卫人类言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14年后苏格拉底被平反,并树立了雕像。苏格拉底临终最后一句话对学生说,欠了某人一只鸡的钱,别忘了还上。

苏格拉底在世时没留下著作。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通过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记载流传下来。他的《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等著作皆为后人整理,就像孔子的《论语》。

2、柏拉图

柏拉图比苏格拉底小42岁,20岁开始师从苏格拉底。他出身贵族,前面提到那个傀儡政权的负责人就是柏拉图的两个舅舅。柏拉图原本打算从政,但时局动荡,为免受牵连,29岁开始周游世界。40岁时返回雅典,从事教育和研究,并创建了柏拉图学院,成为西方最早有完整组织形态的高等学府。因学院地址在Akademy,所以后世Academy便成了高等学府的代名词。柏拉图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关闭。学院按算术、几何、天文等专业门类设置学科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开放式、讨论式、助产式教学是古希腊教育的重要特点。课堂可以设在公共场所,有不同见解可以充分讨论,鼓励创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学风,学院才培养出了数不胜数的思想家、科学家、大V,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柏拉图有句名言,“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才可能出现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是理念论的始祖,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他认为世界由“理念”和“现象”组成。自然界凡是有形的物质都是变动的,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世界都只是现象,而与之相应的理念才是真实、永恒的。概念、规则、伦理、价值、真理等都是理念的范畴。为阐释理念论,他做了一个思想实验: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手脚被捆绑,背对洞口无法转身。他们所能看到的,只有面前墙上的影子。因而在这些囚犯的眼里,影子就是最真实的存在。后来一个囚犯挣脱绳锁来到洞外,看到了外面世界。当他返回洞穴向那些人解释影子都是虚幻时,那些囚犯则一致嘲笑此人愚蠢,并坚信墙上的影子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此事用一句中国成语来说,叫做夏虫不可语冰。柏拉图试图用这个思想实验来告诉人们,不懂哲学的人直观感受到的都是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理念世界看到了真实的存在。

他又举例说,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泛指“马”这种生物,其含义独立于各种有形的马,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只存在于理念中,因而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变化的,会死亡、腐烂。人类知识的源泉,是通过理智、理性和理念,对永恒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对那些变化的事物,不可能产生知识,只能产生看法。

柏拉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撰写的对话录中,如体现其政治思想的《理想国》、探讨修辞学和辩证法的《斐德若》、讨论审美教育的《会饮》以及涉及社会治理的《法律》等篇。尽管这些对话都以苏格拉底为主角,但毫无疑问阐述的是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学院

比他哲学思想影响更广泛的,可能是他提出的“精神恋爱”模式。柏拉图终身未娶,或许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恋爱主张?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小43岁,17岁进入柏拉图学院,师从柏拉图20年,至柏拉图逝世后始周游列国,41岁时受马其顿国王聘请,担任皇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在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50岁的亚里士多德便在雅典建立了一个研究院,开展讲学、科研和著述活动。亚历山大对老师的研究院给予了巨大支持,使之规模庞大、条件一流。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世界的贡献无与伦比。其研究范围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博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动物学、胚胎学、逻辑学、教育学、修辞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领域。据考证他至少撰写了170多部著作,其中流传至今的有47部,如《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等。此外还有数百部著作疑似他的成果。有学者推断他的著作可能超过千部。后世学者很难找出一个像他那样对知识有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几乎集各领域知识于一身的人。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各分支,影响了几乎全部西方的哲学家,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在他之后,学者们不再试图研究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是转为研究具体问题。

4、修昔底德

近年来,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到修昔底德陷阱问题,主要指大国之间的争斗难以避免。所以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雅典人,生于公元前460年,比苏格拉底小9岁,与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同庚,历史学家、文学家,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政治现实主义学派之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该书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初发生在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一场战争。他认为这场战争的本质原因,是雅典的崛起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因争夺老大地位而引发的战争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实际上争夺老大地位的思想,是传统的帝王意识、丛林法则在作怪。现代文明应该毫不犹豫地予以唾弃,否则将给全人类带来灾难。

六、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便轰然倒塌,分裂成100多个独立政权,其中最强的是托勒密王朝。罗马崛起后,逐步蚕食这些小政权,直至公元前30年征服了托勒密王朝,建立起庞大的罗马帝国。后世史学家便把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罗马帝国建立其间的300年称作希腊化时代。因为在这一时期,古希腊余荫仍在,那些独立政权依旧崇尚和继承着希腊文化。一个人从地中海去印度河数千公里,不必担心途中语言不通。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人们也常笼统地称之为古希腊。

这一时期文化成果也非常丰硕灿烂,代表人物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芝诺、伊壁鸠鲁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就不用说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芝诺是塞浦路斯人,他创立的斯多葛学派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念;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是《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还有一位很不知名的艺术家必须提一下,他叫阿历山德罗斯,因为他创作了一个享誉全球的雕塑作品——《断臂维纳斯》。


断臂维纳斯

希腊化时代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就是建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

托勒密王朝的疆域主要以埃及为中心。王朝建立后要建设一个博学园,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科学院和大学。与此配套需要修建一个图书馆。不料博学园寿命不长、不知所终,而图书馆却存在了800多年,光耀千秋。

该馆建于公元前259年,堪称图书馆界的老祖宗,藏书70万卷,都是用莎草纸或羊皮纸书写,包括希腊文、古埃及文、腓尼基文、希伯来文等各文种,几乎涵盖了此前所有学者的著作。特别珍贵的是,馆藏中有大量手稿真迹,如荷马的诗稿、三大悲剧作家手稿、希波克拉底著述手稿、亚里士多德手迹、以及第一本希腊文《圣经》旧约摩西五经的译稿等。图书馆享有强大的国际声誉,吸引了无数学者,极大推动了科学文化发展,被称作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但是,遭遇了三次劫难。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8年,托勒密王朝末代法老、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就是那个埃及艳后,勾结恺撒来消灭自己的丈夫。凯撒采取火攻殃及图书馆,致使藏书损毁过半。后来恺撒将从其他地方掠夺的部分图书赠予图书馆以示弥补。第二次是在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后,对异教徒大肆迫害,于公元391年下令拆毁图书馆。4年后罗马帝国分裂,埃及由东罗马帝国统治,图书馆得以重建。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在阿穆尔率领下,阿拉伯军队于646年攻入。这座承载人类思想文明成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知识宝库,终于在熊熊烈火中走进了历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赫拉克利特的预言。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难免回荡着几处漩涡,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现在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