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春暖花开,且看植物论道(二)

春暖花开,且看植物论道(二)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祁云枝 2017-04-26 20:59

番木瓜——左右逢源

当气温超过32℃,土地干旱、缺肥时,长圆形的木瓜花会向着雄性花发育,这种趋雄的结果是,结出的番木瓜噘嘴皱皮,内力和外观皆差,无法食用;而当气温低于26℃,它的花又掉头向雌性花发育——趋雌,会结出皮厚、肉少、籽多、圆咕隆咚的瓜,同样不能成为商品。当然,这种变性是可逆的,性别还会随温度变回来;只有温度在26~32℃之间开出的长圆形两性花,才能够成长为我们想吃的美味。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能够拥有它这样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不断超越自我,也就拥有了生存之源。

 

少付出 大回报

植物们有自知之明:生活在一个不适宜期望同情和无私援助的世界里,没有付出,而去乞求昆虫们的恩惠,肯定是徒劳的。因此,植物会大方地为“媒人”支付“酬金”——分泌花蜜、生产大量的花粉,给昆虫提供信息素材料和树脂等营巢的材料等。

并且,植物懂得看“客”下菜,用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如果分泌的花蜜量太少,采访者缺乏说媒的积极性;但如果花蜜量太多了,一朵花的蜜量已经填饱了访花者的胃,惰性也会让来访者止步不前,导致授粉率下降。除此以外,植物还会利用自己的花形构造、特殊气味以及只在特定的时间段分泌花蜜,来限制访花昆虫的种类。

瞧!在“做人与处世”方面,植物,为我们树立了多么神奇的榜样——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智慧的付出,回报更多、也更大!

 

枸杞——功夫在根基

不到枸杞树跟前,你绝对想不到,矮矮的树枝上,竟可以悬挂成千上万粒枸杞!

枸杞树指头般粗细的一条根,在地底下一窜就是好几丈,甚至更远。药农说,他从来没有挖出过一根完整的地骨,不是不想挖,而是力不从心。

原来,枸杞树上宝石般累累的红枸杞,功夫在根基呢。

生活中,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多而所得少时,请想一下,你做得比枸杞根更多吗?你有它那样努力吗?

 

龟背竹——完美与残缺

龟背竹叶子有裂隙、长洞的“残缺”长相,让龟背竹的生活变得豁然开朗。

热带雨林中的暴雨、台风和飓风等自然灾害袭来时,雨水、狂风会被龟背竹叶子上“地漏”般的孔洞和缝隙分流,既漏雨又不挡风,叶面的阻力大大降低;雨水还能够流到植株的根部,滋润它的葱茏。

裂隙与洞洞,是龟背竹对“适者生存”的感悟与践行。

生活中,像龟背竹这样,主动变“完美”为“残缺”,或许才能同命运抗衡!

 

国槐——瑕不掩瑜

夏日里,国槐龙骨般的枝杈,撑起动人心弦的墨绿色树冠,像一顶顶硕大的遮阳伞,将炎炎烈日阻隔在伞外。圆扇子般精致的羽状复叶在骄阳下温柔闪烁,金色的槐米在绿叶间一嘟噜、一嘟噜的悬着,是滴水凝冰般的妙状。

那些千年的古槐,穿越历史沧桑存留下来。犹如一轴古老的历史画卷,让今天的我们,有幸在其一枝、一干、一叶间触摸历史。

尽管,夏天里国槐上会生出“吊死鬼”尺蠖,人们对尺蠖的厌恶,往往会波及槐树。但是仔细想想,树木和人一样,没有哪个人、哪种树会是十全十美的。

再精美的艺术品也有瑕疵,何况一种树木!

 

祁云枝

祁云枝,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作家书画院成员。《科学画报》专栏作家,华商报首批签约作家、“植物哲学”专栏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现就职于陕西省西安市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