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李成才:生态人文纪录片《万物之声》

李成才:生态人文纪录片《万物之声》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2-03-24 17:01

【项⽬背景】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第一阶段会议。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云之南,基因王国

云南以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度密集的自然景观类型和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项⽬简介】

✤ 《万物之生》是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为背景创作的生态人文纪录片辑,本片从云南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出发,通过真实、新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 联。通过自然、人文、民俗等维度,传达生态文明理念。在人们与自然和谐、有趣的相处方式背后,是宏观层面“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表达。

✤ 本纪录片辑划分为5集,通过生物的多样、自然如何哺育了人类、物种的濒危、目前仍有的未知、古老民俗对生态的保护等5个方面,展现云南的生态环境地位,以及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 强化5G+8K/4K、杜比全景声等顶级视听技术的时代应用,正式开启5G+8K应用场景时代,呈现非同以往的5G新视听沉浸体验。


【项目信息】

剧集正片:总5集,30分钟/集
播出信息:cctv-9纪录频道 2022年3月21日起19:30首播
腾讯 优酷 B站等网络平台同步跟播
同时即将登陆 NHK Netflix等国际平台


【项⽬特质】

1.内容特质 ——与主流价值导向高度契合

· 展现云南生态环境特质
云南的生态环境能够体现中国生态环境的优势,仅云南一省的生态环境,就超越了北美、欧洲。

· 内容与COP15核心强关联
COP15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 唤起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人们常识中生态环境不好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云南即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从未中断且生态环境持续保持的国家,这是中国人的自豪,更应是中国人的自信。

· 国际化特质
跨国合作也是COP的意义之一。本片通过两个层面展现国际化特质,其一为内容表达层面,将展现重要内容的国际合作部分;其二为创作手法层面,会邀请国外专家(相关领域学者、摄制人员、艺术家等)参与到片中。

· 在知识性基础上着重故事性
以专业知识为核。在专家顾问团队的指导与把控下,确保内容在COP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准确性。人物与故事是主要表达。本片定位为“生态人文纪录片”,人物与故事是本片的主要表达,以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传达出COP15的核心精神。


2.技术特质 ——“8K全流程 + 杜比全景声 + 5G时代的更多可能”

· 8K超高清技术
在内容设计与影像设计时,更侧重8K超高清技术所能展现的高分辨率、高帧率、宽色域、深比特、HDR特质。本片70%以上为8K拍摄,4K拍摄作为必要补充(超高帧率画面、野外航拍画面),能够确保从前期到后期的8K全流程制作。

· “声音”特质与杜比全景声技术
“声音”是本片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在内容更多通过“声音”切入和表达的同时,本片以杜比全景声技术制作,强调沉浸感。
此外,也会针对不同播放渠道制定相应的声音制作方案,确保本片的声音品质。


【项⽬内容】

第1集《多样》

云南是世界36个世界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在很多大类物种数量方面,云南在中国都位列前位。本集从地衣、高原花卉、昆虫三个方面来展现生物多样性最基本层面:物种多样性。

主要人物:地衣专家王立松,高原花卉专家牛洋,专注于昆虫研究的日本专家中村彰宏。

第2集《野性》

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为此,当地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基层工作人员、在地居民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和恢复。本集以“濒危”的角度切入,以具体的人物故事为线索,呈现各方在保护濒危物种的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本集“出镜”的主要动物包括滇金丝猴、懒猴、亚洲象、白颊长臂猿等。

主要人物:亚洲象监测员蔡明飞,滇金丝猴保护员余建华等。

第3集《未知》

人类今天的科学知识,都源于对自然万物的好奇,保持探索欲是我们了解自然的开始。云南的物种如此之丰富,然而我们已了解到的部分仍是微乎其微。望天树是西双版纳被认定为雨林的标志,它们如何做到了高耸入云?胡蜂和大百部之间有着怎样的共生关系?苔藓的世界又有怎样的神奇?

主要人物:望天树塔吊操作人员张文富和董金龙,苔藓研究专家马文章,百部研究专家陈高。

第4集《依存》

在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始终被自然滋养。人们的食物和营养来源、文化和艺术灵感、服饰和审美情趣,都与生物的多样性有关。他们取食自然,在动植物中发掘可以赖以生存的味道,获得营养来源;他们从植物之中提炼出内在的颜色,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自然的装饰,提升审美情趣;他们巧妙的借用植物自身构造,制作成乐器,创造出一首首美妙的乐章,逐渐形成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

人物故事:雨林食材养育的基诺族,傣族葫芦丝传习人,白族扎染手工艺人。

第5集《家园》

今天,在我们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早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敬畏。人们始终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共处一个家园,世居民族一直在运用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本集从民俗文化的角度阐释“共建生命共同体”的话题。

主要故事:热巴舞,转山会,六月年,火把节。

作为系列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本集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来集中表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命运共生的辩证思想,升华影片主题。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