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我的科普创作20年

我的科普创作20年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霞子 2023-03-13 09:27

自2003年起,我开始发表科学小品文,开启了科普创作之路。我选择了关乎自然、科学、生命与教育的创作主题,以科学童话为主要创作方向,一路埋头耕耘,回首来路,已有20年的历程,不仅出版发表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和多篇专业论文,获过一些奖,还承担了中国科普作协理事、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专家、“科普中国”专家、“科普研学联盟”研学指导专家等社会责任;为推动科普创作,在全国各地进行了“科普与科普创作”“神奇的蚂蚁世界”“科学童话之美”等专题讲座逾百场,受众超百万余人次。这样的经历,让我走出了一条与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家和科普作家不太一样的轨迹,也有了不一样的特色书系和创作心得。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的新时期。儿童文学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童话,必须跟上时代的需求。我曾在论文《浅议新时期科学童话的发展与创新》中做过思考,且在《科学童话审美初探》一文中,从十三个维度对科学童话的审美进行了探索,为科学童话审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努力。所以,20年来,我一直尝试科学童话创新与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也逐渐形成了四个书系,分别是科学童话、纪实性童话、绿色神话和科幻童话。

科学童话系列主要包括“酷蚁安特儿”系列、“叽哩咕南海探秘”系列。长篇科学童话“酷蚁安特儿”系列是我的代表作,也是第一个科学童话系列。

2004年,因参加了一个相关的策划会,了解到中国儿童文学原创的缺失,以及时代发展对儿童文学原创的多向度需求,便决定为中国的孩子写一部原创作品。这里面最好有与小学生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秀品质的传递、人与自然的思考,以及形成动漫品牌的后延性。

于是,我研究了当时小学的自然与科学课本,并选择了蚂蚁题材作为切入点。在阅读前人优秀科学童话作品的基础上,我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蚂蚁专业知识学习研究,找出合适的知识点,然后才开始构思故事线。故事是从一只小蚂蚁安特儿出生开始的。它经过成长、历险和生死存亡等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王者蚁后,带领家族走出危机,走向繁荣,对森林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这是一个一气呵成的故事,其中有丰富的蚂蚁知识,有孩子成长的影子,也有关乎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和优秀品质的传递。蚂蚁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生存之道,让这些看似渺小的昆虫,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之一。这样的事实,对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是很有帮助的。

这套书从第一册《酷蚁安特儿》出版,前后历时10年,经不断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了8册版本的《酷蚁安特儿总动员》;近期,根据小学生的需求,丛书正改版为16册的注音版《不平凡的酷蚁安特儿》。这套作品不断再版,并不断获奖,说明还是受到欢迎的。

“酷蚁安特儿”系列各版本出版及获奖情况:


(第一版本,后在四册版本中改为《酷蚁安特儿奇遇记》)


(第二版,4册全集,分别是:奇遇记、历险记、梦幻记和智胜记)


(第三版,科普大奖典藏书系单行本)


(第四版,8册全集第一版)


(第五版, 8册全集第二版)


(第六版,8册全集第三版)


(第七版,注音版16册全集之第一季)


有采访者会问,为什么给小学生写这么长的大书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少年儿童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对作品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知识性需求明显增强;二是国家鼓励发展动漫产业,而动漫产业需要内涵丰富且具有后延性的优秀文学原创作为种子。假如科学童话能转化成科普动漫产业,将会使得科普从被动推助,到市场主动需求的转化,富有意义。关于科普动漫产业化的前景,我曾在《浅谈新时期科普动漫的产业化发展》中进行过探讨。我认为孩子是天生喜欢故事的,没有孩子不喜欢读书,孩子只是不喜欢那些引不起他们兴趣的书。所以,我选择给孩子写大部头的书,让内容尽量丰富,努力讲好故事,并希望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一些。 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对的。“酷蚁安特儿”已经成为一个有知名度的少儿科普品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作者一起给灾区的孩子捐赠了10万册《酷蚁安特儿历险记》,灾区孩子们的读后感和作品一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8年,霞子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知心姐姐卢琴、王洪涛、袁建国老师一起去灾区讲学赠书


“酷蚁安特儿”品牌具有很大的延展性,可以是书吧、读书会、动画电影,也可以是游乐园乃至酷蚁安特儿小镇。2018年,儿童剧《酷蚁安特儿》参加“欢动北京”艺术展演获金奖。2021年《酷蚁安特儿》音频在喜马拉雅网络平台上线,已有600多万的点击量。科普品牌的产业化实践非常不易,但道路会越来越好。令我感到欣慰是,很多孩子喜欢这部作品,不仅没觉得长,甚至还自己动手续写。这增加了我继续探索的信心,尝试科学童话创作的各种可能性。在创作内容上,也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方面延伸。

2018年,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的召唤下,我领衔了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团队,开始创作以水下考古为题材的科学童话系列。

水下考古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诞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具有深远人文背景和很高的科技含量。这类作品的创作对作者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作者了解水下沉船的历史、大航海时代的壮观画面,还要文理两通,写出水下考古中的科学性。

这是我第一次带团队创作科学童话。为了保证全书系的人物、内容和风格的一致性,须做好前期策划的必要的工作。首先恶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知识、水下考古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先进的水下打捞技术,并将有关知识按照时间线排序,规划出故事线;然后设计人物及其小传作为整个书系的贯穿;写出样张供其他作者参考。这是一个非常烧脑的劳动。需要分享的经验是,在团队创作过程中,前期策划环节占有非常重的分量。假如前期策划不过关,作者再努力都不会有理想的结果。这套书的创作难点有两个,一是人物多是指定的,必须使用,限制了作家的想象力;二是水下考古资料非常少,知识积累过程需要作者花费大量心血。但是,由于整个团队都是由儿童文学获奖者组成,有着深厚的人文知识积淀和童话写作功力,使得书系能够顺利完成。2021年,名为“叽哩咕南海探秘”的5册系列套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这套作品的推出得到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周忠和理事长和陈玲秘书长的大力支持。套书入选了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22年读书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的原创科普图书书单,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并输出了英文、韩文、阿拉伯文等8个语种版权。

(科学童话“叽哩咕南海探秘”系列)

纪实性童话系列主要有《我叫猪坚强》《神奇的鸟叔叔》《垃圾狗和鞋底鼠王》以及《大杜鹃育儿记》等作品。

这个书系的特点是把真实存在的动物奇迹,或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用童话的形式进行演绎,并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创作的基本原则是:知识是准确的,奇迹是真实发生的,而故事情节允许在不违背逻辑的前提下虚构。比如《我叫猪坚强》,讲述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只被埋在废墟中36天坚强活下来的猪的故事。其中有地震前的种种自然现象,猪坚强能活下来的科学原理,面对灾难时坚强精神对生命极限的作用,以及对坚强精神的溯源等。这部作品曾连续5次再版,并获得山东省政府的泰山文艺奖。而《神奇的鸟叔叔》《大杜鹃育儿记》,则以全国“爱鸟大使”闫福兴的童年为原型,讲述了小主公阿兴和小鸟之间的故事。比如《大杜鹃育儿记》讲的是阿兴从不理解大杜鹃将卵寄生在其他鸟巢里的行为,千方百计赶走这个“坏鸟”,到后来终于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多种形态,理解了大杜鹃。这个故事不仅让小读者知道了大杜鹃托卵寄子的很多秘密,也明白了不要用人类的好恶随意评判一个物种的好与坏,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才是应有的科学态度。这本书曾获得“上海好童书”奖,并于2023年初再次重印。

纪实童话系列


绿色神话系列是对中国儿童文学文化寻根的一个尝试。

前些年,市场上出现了过度炒作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和跟风的现象。其实,中国不仅很多孩子喜欢白雪公主、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也有很多孩子喜欢我们自己的神话和民间故事。我想尝试将中国传统的神话文体与环保理念相结合,创作出适合现代孩子阅读的绿色神话。最终,抓住“爱护水资源”的环保热点,创作了《骑龙鱼的水娃》系列。

绿色童话系列


这是一部3册套书,讲述了水家族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书中塑造了水娃露英为保护天下净水,立志打败妖魔的小英雄形象,并把水的三种形态,以及水污染、干旱、血雨、泥鳅雨、火旋风、龙吸水、雪崩、海啸等自然现象融入其中,为小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歌颂了小主人公不惧艰险、勇于担责天下的精神;其中,也融入了水家族“上善如水”“水之四德”等中国传统的水文化,以及山海经人物等元素。该作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并获得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

科幻童话书系是将科学童话和科幻元素相融合的一种尝试,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系列。

科学童话的特点是用童话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或理念,而科幻童话则是将科学幻想和童话的艺术想象相结合,交织出一种兼具科幻和科普元素的新童话。近些年,随着科幻的不断繁荣,中小学生开始走入科幻阅读。尽管文学界曾将科幻归类到儿童文学,实际上大多数科幻作品是写给成人的,无论科学性还是涉及到的人文社科知识,均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不适合少儿阅读。那么,科学童话能不能与时俱进,从原来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成为具有科学幻想张力的形式呢?

这个想法从2011年出版的《来自宇宙的水精灵》有了尝试。作品中设计了水精灵天一这个人物,它来自宇宙,承载着传递地球信息的任务。它带领孩子们穿越古今,领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引导孩子们不要仅为了名次才参加科普剧比赛,而是要真正做到珍爱生命之水。这样的幻想元素还带有明显的童话色彩,虽然从科学逻辑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水精灵和孩子之间的交流缺乏科学性桥接。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写作还是科学童话的模式,只是融入科幻元素而已。而2012年出版的《永远的月亮岛》(再版为《北极有个月亮岛》),则有了科幻的主动意识和设计。来自远古的猛犸好梦的复活,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科幻童话系列


科幻童话书系现有4册,其中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我想住进一粒尘埃》多了一些人文思考和趣味性,获得2019年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2020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底有个糖方岛》,则是以科幻的写作方式融入了童话元素。该作品获2020年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科普出版物类一等奖。科幻和童话的结合是一个非常难以驾驭的交叉点,也恰恰是科幻童话的关键特征。通过这些实践,我逐渐形成了科幻童话的初步理论,并以此为题在校园中进行过一次科普创作专题讲座。

20年来,我在探索科学童话的发展与创新的同时,也尝试了科学童话其他文体的创作,比如儿童科学诗、儿童科学散文以及科普童话剧等。儿童科学诗《你的亲密朋友,水》通过人与水的对话,传递了“珍爱生命之水”的理念,该诗入选了科学普及出版社举办的“四号地铁诗歌坊”科学诗征集前十名,并在诗歌坊进行展示;散文《梦醉花乡》则通过梦幻的手法,让作者与牡丹名花小仙子们相遇,介绍了牡丹的主要品种。由原著改编的校园剧《酷蚁安特儿》《我叫猪坚强》由小学生搬上舞台,大型科普剧《永远的月亮岛》发表在《科普创作》上,在科学文艺原创多媒体化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学生表演情景剧《酷蚁安特儿历险记》。中国文明网 胡栋 摄

(2018年,儿童剧《酷蚁安特儿》在第七届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获金奖)


自从担任中国科普作协理事以后,有了社会责任,很想为推动科普创作尽一份力。为此,广泛涉猎各类科普文体的创作,其中有科普小品文、科学诗、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普报告文学、科幻、科普读物等。其中,电影剧本《XY大逆转》获第八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电影创意优秀作品;报告文学《海边的黎明》获山东作家科技行一等奖;并陆续出版了长篇散文《假如我是一只蚂蚁》、散文集《自然笔记——百草园里访斑蝥》,以及关乎绿色儿童文学《星星落在麦垛上》,“动物之心”4册系列,以及“让孩子爱上黑土地”5册绘本等;自2022年9月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走进山野识草木”山居笔记系列。

各种文体的作品

“动物之心”4册儿童小说

“让孩子爱上黑土地”5册绘本


这些写作过程让我对科普创作的规律有了一定理解和把握,开始通过讲座与各行各业的科普创作爱好者和学子们分享。《科普和科普创作》的讲座进过中科院,大、中、小学校,以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和全国科普剧大赛等多个培训活动,初心是想让大家少走弯路,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不过,一个人的创作能力总是有限的。2021年,我开始尝试协助科学家创作少儿科普。

在科普创作的所有类别中,少儿科普是比较难写的。因为孩子的知识尚不成体系,想用他们有限的知识为基点讲明白枯燥高深的科学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其中是有创作规律和技术性方法可寻的。很多科学家因为不了解创作规律,难免找不准衔接点。我曾发表文章呼吁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也曾在创作中多次聘请科学顾问把握科学性。但是,带领一个以科学家为主体的创作团队还是第一次。虽然难度高,但有意义。科学家掌握了给孩子写科普的方法,能够带动周围更多的科学研究人员。这是我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召唤下,我们组织了一个由十几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合作的团队,开始一套衔接中小学生课程的物理启蒙科普读物的创作。

团队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需要从选题、创意到写作要求等统筹策划。所以,前期要研究中小学生课程中与物理相关的知识,以此设计知识选择落点,确定文体形式,甚至给出样稿。我们想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有故事,既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帮助,又不局限于课标内容,展现出一个“大物理”的视野。内容包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科技简史、科技人物和一些理论假设的提出,以及有趣的故事等。这是非常考验创作能力的。非常感谢这些有情怀的科学家、科普作者和编辑们,能够不惧困难,反复交流,不厌修改。前后历时三年,一套5册的“万物皆有理”书系终于完成了,并于2023年初陆续出版。让科学家学会讲故事,让科普作家严格科学性,是一个非常耗费心力的过程,投入产出不能相较。但是,这也是一件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科普的事,值得付出。

“万物皆有理”书系


科普是一种教育。

对少年儿童来说,科普不仅是给予知识,更重要是传递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三观。一个没有人文思考的科普作品,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教育性是首要的。希望自己今后的作品能在寓教于乐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也希望儿童文学和少儿科普作品越来越繁荣。

2023年3月写于北京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