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会员作品】一个普通科幻迷眼中的《流浪地球》

【会员作品】一个普通科幻迷眼中的《流浪地球》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付昌义 2019-02-18 11:08

如果朋友圈有个统计的小程序,一定会给我如下反馈:
 
2019年的一月至今
 
你分享了“流浪地球”1171次
 
点赞了“郭帆”199次
 
评论了“吴京”42次
 
你是不是给《流浪地球》投资啦?
 
其实我真的没投资也没拿《流浪地球》一分钱,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幻迷。
 
科幻迷真的很普通,普通得到导演郭帆参加高考时的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那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288万。也是在那年,我的老家安徽的省会合肥有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一段奇思妙想,拿到了50元的稿费,那个高中生的名字叫谢楠。也就是从那年开始,《科幻世界》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巅峰时期的月发行量达到了40万册。而无数个科幻的种子就此在这288万、40万的数字中埋下,直到了今天。
 
今天,我们科幻迷有什么不一样。科幻迷其实与其他的粉丝并无二致,也喜欢去追星,不过追的是科幻作家;喜欢收集科幻作家签名和合影,并且把那些签名和合影与当年的小浣熊干脆面的限量卡一样收在箱子底和心里。但是,一旦岁月爬上了额头,我们不再年轻时,我们与其他的粉丝就有了区别。我们也许再也没有精力收集签名和合影,但一旦科幻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出。而至于这种流出的动因是什么?我们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是情怀。是情怀让我们逃过了父母老师的围追堵截把兴趣变成了事业,是情怀让我十五年如一日坚持上一门叫《科幻文学》的选修课,是情怀让一位女士孤身坐上了八天八夜的国际列车用蹩脚的口语夺得了国际科幻会议主办权,是情怀让一位山西的电力工程师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科幻第一人,也是情怀让一位伊春的伐木工人成为科幻编辑成为这位刘工背后的男人,也正是情怀让谢楠建议吴京零片酬出演这部看起来没有任何希望的电影,也正是情怀让郭帆厚着脸皮自掏腰包也要把这部看起来难度很高的电影给拍出来。
 
2019年的大年初一,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高考二十年后,根据当年发表的同名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正式在全国上映,这也正是这种情怀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怀,才会有一部片子还没正式上映,仅凭点映就可以收获豆瓣8.5的高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怀,才会让我们对影院排片那么低感到不可忍受;也正是这种情怀,才让我们对那些打一星、说不及格人说出不理性的话语和威胁;也正是这种情怀,才可以让我们进影院时不仅贡献了我们当年欠下的电影票,也贡献出我们感动的泪水。
 
科幻作家韩松说:“《流浪地球》无可挑剔,好多人都看哭了”。是的,我也看哭了,是感动的哭了。
 
为《流浪地球》而流泪是因为感动,这是我们情感的真实流露,这部片子在情感戏的设计上虽然有些拖沓,但看到还有七天地球就要解体时大家毅然决然转向去为机率几乎为零的救援贡献一份力量时,我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哭了。这就是希望,而希望是未来比钻石还宝贵的东西,如果连希望都没有,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为《流浪地球》而流泪也是因为高兴,中国终于有了一部大制作的硬科幻电影了,我们在高兴的流泪,曾几何时荧幕上只能看到美国人去拯救地球的未来,而今天中国人也可以了。
 
为《流浪地球》而流泪还因为一丝委屈和不解。影院排片大年初一时,这么好的大制作只能有百分之十几的排片率,是别人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仅仅是因为没有名导演和流量演员吗?好多人盲目去打低分,仅仅是因为吴京、科学性、集体主义吗?我看他们是太盲目了。
 
为《流浪地球》而流泪还有一份欣喜,因为从年初三开始,排片终于要第一了,口碑的积累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这些单纯的科幻迷,也是全国普普通通观影者的忠实感受,相信逆袭指日可待。
 
当然,也正是这份感动和情怀让我们无法正视这部作品里的漏洞和不足,不过我们相信既然有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科幻大片,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部、第三部,中国科幻电影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而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顾这部电影时,我们也许可以为他定义,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中国科幻电影黄金时代自此启航!
 
我们也可以自豪对自己的孩子说:
 
我们曾经见证过历史!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