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支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4-03-12 11:25
2024年3月8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支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早、寒春故居参观学习,并实地考察了现代化养牛场。
阳早(Erwin Engst,男,1918-2003)1918年11月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等高校学习农牧专业。受中国革命感召,1946年5月,以联合国奶牛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同年10月抵达延安,先后参与创建三边牧场,西安草滩农场,并一直从事农机具改革和畜牧业技术革新工作。20世纪80年代被原机械工业部聘为顾问,被国务院批准为“外国老专家”。2003年12月在北京病故,享年85岁。
寒春(Joan Hinton,女,1921-2010)1921年10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核物理研究所学习,师从“原子弹之父”费米,参加过美国曼哈顿工程,是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者之一。应阳早邀约,1948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来到中国,1949年与阳早在延安结婚。她积极投身于农业机械化和奶牛养殖事业,是中国第一个直冷式奶罐的设计者,中国绿卡“001”号的获得者。2010年6月在北京病故,享年89岁。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阳早就怀揣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奇,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感召下来到中国,之后召唤着寒春来到中国,同他一起,在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和奶牛养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如阳早寒春生平事迹展室所呈现的,他们“他们是这样的人”,因“来自中国的信仰召唤”而来,“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燃情岁月”,做“改革大潮中现代化牛场的先行者”,在中国度过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寒春曾经说过“我来到延安,是一个梦想的破灭和另一个信仰的开始”。在中国的六十多年,他们像白求恩一样,以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当作他们自己的事业,实践了“为信仰而”的诺言,从稚嫩青年走到耄耋晚年,执着地探寻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让全体党员同志为阳早、寒春夫妇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事迹深深感动,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