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拓展多元形式,助力生态科普高质量创作与传播”特色分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拓展多元形式,助力生态科普高质量创作与传播”特色分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3-11-01 20:35

为响应国家新时代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10月26日下午,以“拓展多元形式,助力生态科普高质量创作与传播”为主题的生态科普创作论坛在长沙科普中国创作大会暨202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上举办。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协生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事长崔丽娟主持论坛。

论坛邀请了海峡两岸资深的科普作家、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从图书、研学、摄影、展陈、多媒体等角度,阐述生态科普创作形式的探索与创新,并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围绕“如何通过多元形式加强生态科普内容创作和传播影响力”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挺作为分论坛的特邀嘉宾致辞,他指出生态科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科普创作在内容创作和传播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利用好大自然这个宝库,引导公众去认识自然之美,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社团法人台北市野鸟学会的陈仕泓总干事,以随身型图鉴为例,介绍了台北市野鸟学会和关渡自然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的经验,指出科普的目的是让民众打开自然之窗,真实看见和了解我们所在的自然环境。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何春光分享了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在科研的同时,开展自然教育与研学的实践与体会,告诉大家自然教育可以让我们看见美好的生态环境,并提出在科研过程中,挖掘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展览与科普部主任李颖超指出,应通过摄影和展陈等手段,将自然的美丽、力量和多样性等特点,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价值。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肖翠博士介绍了自然绘本《种子方舟》的创作历程,展现出如何在生态科普创作中很好地融合科学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等技巧。

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教管理专员方宏宇以拟人化的黑猩猩“红彼得”这位戏剧角色的介绍入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态科普剧引导公众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员宋苑展示了科普讲解的魅力,在特殊的麋鹿扮装和生动的讲解词的加持下,引导公众仔细聆听有关自然与麋鹿间的故事。

在圆桌讨论环节,参会学生、学者就“如何让生态科普有卖点、吸引人的疑惑”“AI如何能融入到生态科普”等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最后,论坛主持人崔丽娟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提出通过多元交流、多元碰撞和多元对话,为高质量生态科普的创作与推广汇聚更多智慧,提供更多创新思路。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