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1913.10-1992.6)
中国科普作家网 2010-06-12 17:56
钱三强简介
浙江绍兴人。原子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创者,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主要筹划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数理学部主任及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和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第一、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钱三强从小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心中深深根植了热爱祖国的情感。15岁,他偶读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深受鼓舞。朦胧中感到有责任响应孙先生的主张,走“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之路。于是他加倍努力学好数学、物理,以备报考南洋大学(即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后因他在中学学的外语是法文,而南洋大学用的是英文课本,改考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在北大预科学习期间,学校常请清华大学吴有训、萨本栋教授来校讲授物理学。他们讲课边讲边演示,既生动形象,又易懂易记,渐渐把钱三强的兴趣吸引到物理学上。于是他改变了学工的初衷,于1932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经吴有训推荐,进入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随所长严济慈教授从事光谱学研究。在严先生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考进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在居里实验室,他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作博士论文。他先到约里奥-居里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学习新的实验技术,那里有当时法国最先进的设备。这样,钱三强每天来往于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之间,在这两个紧密合作的单位,接受两位导师的指导。约里奥-居里思路开阔,冲劲很大,而伊莱娜则灵巧细致,踏实稳重。钱三强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受益终身。1940年钱三强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以后,钱三强留在约里奥-居里的实验室,继续进行实验研究。在这一期间,他帮助伊莱娜夫人完成了一些研究课题,掌握了电离室技术,并且研究了各种气体对电离室性能的影响等。1941年底,他在里昂大学物理研究所指导一名大学生作毕业论文,后又弄到一些不同品种的照相底版,研究α粒子在不同照相底版上的反映。他的这项研究,后来在他的原子核乳胶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1943年1月钱三强又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1944年8月,巴黎解放。1945年上半年,伊莱娜夫人听说英国鲍威尔教授在研究一种新型探测技术—原子核乳胶,考虑到钱三强在里昂曾用照相底版做过α粒子试验,就派他去学习这种技术。他很快就学会了。回到法国后,又教会了3个法国青年。这样,他们就成为法国乳胶工作的开创者。这年8月,世界大战结束。1948年5月,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回到了阔别11年的祖国。钱三强到清华大学任教,兼任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何泽慧任原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一成立,钱三强受命筹建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立后,钱三强先后被任命为计划局副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等。1953年,他率领一个由19个学科的26名专家组成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考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了苏联科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并就两国的科学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1954年,地质部在综合找矿中发现了铀矿资源。不久,钱三强被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以后,便全力投入到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组织和生产工作中,直到试验成功。为我国的“两弹”研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